房玄龄,熟悉隋唐历史的人都并不陌生,房谋杜断的典故,可谓是家喻户晓。
高顺调查了历史名人的情况,齐国境内,暂时只发现了房彦谦、魏长贤、李诠三人。
而杨坚那边,高颎、苏威、裴矩、虞世基、杨素、韩擒虎、史万岁、贺若弼、宇文述,开国的班底一个都不少。
就连杜如晦的父亲,也是隋国大臣,更不用提什么李渊、长孙晟这些人了。
好在齐国这些年重视教育,已经不缺官员,如今的六部尚书,除了薛道衡以外,全都换了人。
不是高顺不想让他们干,而是他们年龄大了,不是生病就是去世,就连斛律光也在家休养,无法出战。
如今的六部,礼部由催儦主持,刑部由李德林主持,户部由薛道衡主持,工部由卢思道主持,吏部由颜之推主持,兵部由秦爱主持。
当初高顺府中的人,如今都得到了重用,魏长贤更是成为了内阁资历最老的,只有袁宪能和他分庭抗争。
至于裴蕴和房彦谦,二人刚入阁不久,还没有太大的话语权,但二人都是能人,很快就进进入了状态。
齐州是房彦谦的故乡,家乡遭难他怎么会视而不见,等二人说完,高顺看向他们时,房彦谦才站出来。
“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要组织赈灾,那些百姓失去了家园土地,接下来要考虑他们的生计。”
高顺闻言点头,看向了薛道衡,薛道衡出列道:“陛下,户部已经拨出粮草十万石,用来赈济齐州的百姓。
并且已经下令,让地方官府组织抢先,补种被淹没的土地,尽量弥补损失。”
这种应急预案,高顺早就提出来了,从上到下必须熟悉流程,关键时刻及时启用。
听说朝廷已经采取了措施,房彦谦心下稍安,但是他没有退下,他知道高顺正等着他表态。
“陛下,开凿运河,虽然劳民伤财,可以我朝现在的国力,还是可以承受的。
从长远来看,运河的修建利大于弊,如果运河可以贯穿南北,也可以大大缓解北方的粮食压力。”
房彦谦支持开凿运河,这时裴蕴也符合道:“房阁老说的不错,陛下近年来大力发展东北,新设黑吉辽三州,需要大量的资源。
而这些都是北方不具备的,需要南方的支持,所以臣也同意开凿运河,也正好可以安顿那些民夫。”
魏长贤、房彦谦、裴蕴都同意开凿运河,只有袁宪一人反对,但袁宪并不甘心。
“道理虽没错,可如果不开垦北方的土地,随着人口越来越多,南方很可能会负担不起。
而且那些民夫不愿意种地,运河迟早有修完的那一天,而民夫越来越多,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在封建王朝,农耕始终是主要生产力,不是说没人从事劳工,而是没有那么多工作让他们做。
长城修完了,运河凿完了,留下那数十万劳工干什么,他们没了生计会饿死,安顿不好很容易生乱。
袁宪正是担心这个,这才不想让事态扩大,长城不得不修,但运河可以不要。
随着袁宪的分析,大臣们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他们没有高顺的见识,考虑问题都很单一。
而高顺也想到了这一点,和工人阶级配套的是工业,而齐国的工业受科技限制,已经无法发展。
没有大型工厂,没有大项目,那些劳工除了回家种地,仿佛没有别的选择。
可工厂建不起来,大项目却不缺,等大臣们议论的差不多了,他才轻咳一声。
“嗯,诸位爱卿的担忧,朕都可以理解,只是你们担心的问题,朕都有办法解决。”
此话一出,朝堂瞬间安静下来,分分回到自己的位置,等待高顺的发言。
“从一开始的时候,朕心中始终没有明确的计划,可随着这几年的发展,朕已经有了方向。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