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国,秦州。
尉迟迥终于得到了消息,催遒死了,是杨坚杀的,罪名是挑拨离间,诬陷国公。
看着杨坚的信,尉迟迥又惊又惧,李天罡果然猜对了,催遒真的背叛了他们。
可李天罡又没猜对,因为杨坚没有因此出兵镇压,而是好言安抚尉迟迥,让他好好养病。
杨坚这招以退为进,直接让尉迟迥失去了大义,而且杨坚还下了罪己诏,表示自己有愧先帝嘱托,他也是迫不得已。
朝廷已经知道了他们的计划,起事已经失去了先机,尉迟迥没有向齐国求援,因为他也不想齐国参与进来。
杨坚的一系列举动,获得了人心,他极力拉拢各方势力,就此进一步稳定了隋国的局面。
而司马消难那边,也收到了杨坚的来信,杨坚在信中对双方实力做了对比,他们根本不是朝廷的对手。
历史上周国灭了齐国,二人的实力增加了数倍,而此时他们仅有不到半数的地盘,的确不是朝廷的对手。
就这样,一场叛乱被杨坚成功化解,哪怕李天罡挑唆,也弥补不了实力上的差距。
突厥提前爆发了内战,不可能给他们支援,最重要的是齐国的存在,让他们只能团结一致,否则只有灭亡。
到底还是走到这一步,高顺心中暗叹,不管怎么说,当国家危难之际,总会有人挺身而出。
历史上陈国还抵抗了一段时间,要不是陈叔宝太昏庸,陈国或许可以坚持更久。
如今杨坚已经建立了隋国,在他的治理下隋朝正快速恢复着元气,已经无法一举覆灭。
接下来两国要比的是发展,比对时机的把握,比谁更有耐心,战争不会停止,直到分出胜负。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大业五年,邺城皇宫。
朝堂之上,高顺一身龙袍,散发着王者的威严,颔下的胡须,让他多了一分成熟的气质。
剑眉星目,俯视着下方的臣子,大臣们正在讨论一件事,到底要不要修渠。
“齐州大水,泱及数州,无数百姓被淹死,更有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朝廷岂能视而不见?”
“魏阁老此言差矣,齐州大水虽然严重,可官府早有准备,提前撤走了沿岸大部分百姓。
去岁的大水,最多是淹没一些土地房屋,百姓虽有死伤,但不是很严重。”
两位阁老在朝堂上争论,阁老是高顺的称呼,其他官员都插不上话,但他们心里早有判断,基本上就是三方,支持、反对、中立。
“袁阁老的意思是,官府已经做了工作,那水患就不用治理了?”
“魏阁老这话有些偏颇,老夫不是说不治理水患,而是说没必要大兴土木,去修什么水渠。”
看着下方争吵的二人,高顺面无表情,这四年来,齐国一直在稳定发展,完善各方面工作。
高长恭在幽州,已经完成了长城的修建,那些劳工都被迁到辽州,继续向北建设。
经过四年的发展,辽州的人口增加了一倍,室韦已经适应了农耕生活,朝廷设置了吉州和黑州,正式成为齐国领土。
那些劳工到了东北,朝廷终于还他们自由,让他们在东北大地成家立室,算是补充了一下人口。
可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部分从国内征调的民夫,他们习惯了给人打工,已经不愿意兄弟。
这些人有几万人,是新兴的工人阶级,国内的市场已经饱和,根本没地方安顿他们。
按理说这里面他们也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可以回到国内享受安定的生活,可其中大部分人都不愿意享受,表示想继续干活。
和耕种比,这种雇佣方式的确更容易创造效益,要不是官府管控,会有更多人加入他们。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