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章 君父面前岂有不跪拜之理(2 / 2)三院老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尤其土豪大户们更应该积极一些。面对那帮人,我李自成暂时不能给你什么甜头,但我随时可以让你尝尝苦头。

你不想被搞的倾家荡产,就要掏钱意思意思。我的地盘我说了算,就是这么牛气。

当然,强取豪夺肯定是不行的,吃相太难看,应该编个冠冕堂皇的“敲诈”理由……

“老王啊,我大顺一心为民,为百姓谋福利,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钱粮只出不进,就算有一座金山都不够挥霍的。你为官多年,见多识广,给我出个主意。”

来了来了……王铎心说,这应该是第一道考验。如果能给短毛出个良策,日后必然加官进爵,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可惜,老王吟诗作画写毛笔字的能力当世一流,政务上的事情几乎一窍不通。他连个县官都没当过,能想出什么好主意?

这可太让人尴尬了。

“大统领,我听说了这么一件事……”

王铎没啥好主意,于是就把有人倒卖粮食的事情吐露了出来。他甚至还能说出来参与其中的两三个人名。

“呵,那帮人真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李自成听完之后冷笑不已。

王铎欠了欠身子,斟酌了一下说道:“大统领,臣以为,倒卖粮食的事情是小,问题出在监察上。今日可以处理私卖粮食的人,明日又会出现其它谋取私利的情形。若是监管不到位,后患无穷。”

李自成点点头,“是的。现在家大业大了,不可不防啊。”

大顺军内部有宪兵组织,有士兵委员会,多少还能监督一下违法乱纪的行为。

可是民政上还没有正式成立相关监察机构。尤其拿下怀庆之后,地方上说是接受军管,但具体事务还是交给冯起龙等人管理。

李自成当然不相信冯起龙会参与倒卖粮食的案子,那才能挣几个钱?

他老冯前程远大,以后腐化了有可能,但眼下绝不会干本末倒置的事情。只要不是傻子都能分得清轻重。

“揪出几个蛀虫轻而易举,这事我会处理。老王,对将来你有什么打算?”

“臣……”

王铎先是抱拳,反应过来后急忙离座,跪倒在地。

“臣愿为大顺赴汤蹈火,鞠躬尽瘁!”

“哟,快起来!”

李自成上前扶了一把,“咱大顺人人平等,不行跪拜礼。”

王铎倔强不起,“大统领,礼不可废啊!君父面前岂有不跪拜之理?”

李自成硬把他拉起来按在椅子上,“繁文缛节,都是做样子罢了。臣服于大顺要看实际行动,口服心不服有什么用?磕个头有什么用?不过是糊弄人的把戏。我没那癖好。”

王铎恭维道:“大统领英明神武,原不需这些做派。但礼节是千百年延续下来的规矩,臣以为,还可以再商量。”

哪有人不喜欢高高在上的感觉?人性使然。

短毛再英明神武那也是一介凡人……或许短毛真是星宿下凡,可既然到了凡间,那就免不了沾染俗气。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眼看李自成犹豫了一下,王铎急忙再跟进,“大统领手提三尺剑,开疆万里,咱大顺国日后四夷宾服、万国来朝。做为天下共主,大统领岂能跟他们平起平坐?”

“这……”李自成忽然开窍了。

洋鬼子,那必然要给我磕头!

清代时发生了件“礼仪之争”的大事,简单说就是“磕头风波”。

乾隆五十八年(1793)的“仪礼之争”是一个古老大国与新兴强国之间围绕“外交礼仪”发生的冲突。

这次“交臂失之”,留下的不仅是遗憾和隔膜,而且对于此后上百年的“文明冲突”和中国命运的影响都极为深刻。

话说早在万历二十四年(1596),都铎王朝的伊丽莎白一世就给明朝万历皇帝写了一封信,可惜未能送到。

信内语气谦恭,主要就是希望通商互贸,但也透出对“吾人邻近西方各国皆获益于此”的眼红和急于打开贸易,从中国“分一杯羹”的急切。

后来的马戛尔尼带去给乾隆的信件,内容也跟两百年前给万历的差不多。

区别在于,给万历皇帝的信是女王钦点;而马戛尔尼所谓的“英吉利使臣团”其实是由东印渡公司一手操办。

马戛尔尼使团的实际身份不能算是乔治三世的国家代表,应该是东印渡公司的贸易专使。

而且马戛尔尼本人事后也并没有向英王做出正式报告,只是委托其助手写了《关于英王陛下遣往访问中国皇帝使团的真实描述》,于1797年出版,中文版又翻译为《叩头风波——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书中有附了一封所谓“鹰国国王书信”,实际上是《东印渡公司董事长佛兰西斯·林爵士致两广总督的信》。

所以,后人看到书名有“鹰王陛下”云云就断定那是一支国家正式使团,恐怕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其实商人为贪图贸易厚利,寻求特别优惠而冒充国王使团向中国皇帝“进贡”之事,自汉、唐以来便屡见不鲜。明代发生的更多。

当然,马戛尔尼此行目的还有其他很多因素加成,闲话少叙。

有说,乾隆与马戛尔尼使团的会面,因“磕头风波”不欢而散。这也不对。

《马戛尔尼日记》里,小马自己说当他得知被要求三跪九叩觐见乾隆时,十分生气。他反复跟和珅等大臣沟通,最后争取到了单膝跪地礼,维护了大鹰帝国尊严。

这事后来还演变出鹰国佬的膝盖结构不同,所以不能双腿下跪的传言。

其实吧,乾隆本人并不计较磕头问题,不管他是出于真心还是假意,至少人家明确说了不计较的话。真正计较磕头问题的,是下面的臣子。他们想让鹰国人磕头。

而且,最后马戛尔尼乖乖行了“三跪九叩首礼”。只是他不愿意承认罢了。

俺大清这边的相关记载就不提了,单看英使团的秘书温德在日记中写了这么一段:

“当皇帝陛下经过时,有人通知我们走出帐篷,让我们在中国官员和鞑靼王公对面排好队伍。我们按当地方式施了礼。也就是说跪地,叩头,九下。”

在路上目睹天颜就这样,何况正式觐见呢?

见了皇帝想不磕头?想屁吃!

更早之前,大明正德十二年,葡萄芽使节抵达广东屯门。“三堂总镇太监和总兵闻知而来,葡使远迎,俱不跪拜。”

后果是,葡使的华人翻译被打了二十棍,葡使被送到光孝寺去演习礼仪。“第一日始跪左腿,第二日跪右腿,三日方叩头,始引见。”

这还是面对大明地方官员,洋鬼子不按规矩来不行呀。

继续说回俺大清。

顺治十年,俄毛国罗曼罗夫王朝的米哈伊尔三世派人出使,以便顺利通商。就是因为拒绝按大清礼仪叩头,未获召见,无功而返。

顺治十二年,荷蓝东印渡公司派人出使大清,要求通商。经过仪礼培训的两使节在皇帝前迳行三跪九叩大礼,因此被顺利允准“八年一贡”,后又改为“两年一贡”。

事后荷蓝人对这次“朝贡“作了总结:使节带回的赠礼和销售货物所得总计赢利f.196,637.019。充分展示了我天朝上国对华贡使“薄来厚往”的好处。

俄毛国眼红了。于是在康熙十四年,沙皇又派人出使,从这开始对大清皇帝行三拜九叩礼。

后面雍正年,葡萄芽等国来人觐见皇帝,都是行三跪九叩之礼。

有了前边这么多参考例子,所以马戛尔尼想不磕头就见乾隆?没有可能。

对于不想三跪九叩的使者,俺大清会不会给他通融一下,比方说就按照西方行单膝跪地呢?

乾隆嗝屁后,嘉庆朝时鹰国又派了个使团。人家这次坚决不愿跪下磕头。

俺大清说,“乾隆五十八年尔使臣行礼,跪叩如仪。此次岂容改异!当今大皇帝事事恪守先朝制度,尔等不肯遵行中国礼仪,断难准尔等瞻觐。”

不磕头的结果就是使团没有见到嘉庆,打道回府。

鞑清:“你是想站着,还是想挣钱呢?”

鹰国:“我是想站着,还把钱挣了!”

鞑清:“挣不成。”

鹰国佬啪一下掏出战列舰:“这个能不能挣钱?”

“……”

……

将来面对欧洲佬,李自成啪一下掏出数十万精兵、数十艘机帆战列舰:“这个能不能让你们跪下磕头?”

所以,这个磕头礼仪,它不能完全废除呀!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