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运用心的人,有类似上述表现,那都还只停留在相状上,未证得真心。得真心的人,对自己的意识了了分明。久后,这人法眼自然开启,善能区别不真实的和错误的。
六、不要揣摩心性
1还有种人,揣摩身体是空无的,所以心性也应灭去。这种意识是偏见,和外道一样,不是佛弟子。2还有种人,揣摩心是不灭的,那么这种意识形态就是永恒论,也和外道一样。
明白佛法的弟子。1不会揣摩,心性应该是灭的,还是不灭的。2他常度众生,不会特别喜欢谁3他常学智慧,平等对待愚人或智者4他常在禅定中,无论环境是安静或纷扰,都禅定不变5他常观众生,未曾存在过,完全在不生不灭中,只是处处在显现形象6他没有见闻什么,却知道一切,但对一切未曾取舍什么他未曾分身,身体却充满法界。
七、佛理、行为互相支撑
还有,古时的智敏禅师教导:学道的方法,必须理论和行为互相支撑。先要知道心的根源,以及心的运用。对道理明净,了了分明,没有困惑,然后功业可成。一个点开解,千个点跟随着开解一个点迷失,便衍生出万个困惑。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不是假话。
八、简述五种开悟方式
观无量寿经记载:诸佛的法身,进入一切众生的心想。这心就是佛,这心作佛。要知道佛就是心,心外不再有佛。
1、简而要之,开悟有五种方法:1知道心体。心体本性清净,心体与佛相同。2知道心的运用。运用心,生起法宝心的运行,恒久在寂静中一切困惑全都明白。3常觉悟,不停息。心觉悟后,便明白一切都是无相。4常观察身体是空寂的,身体内外通透,本来一样。心性进入身体,存在于法界中,未曾有障碍5专注于一个物体,意不移动。无论在动态还是安静中,常保持专注。这样能令参学者明见佛性,早入定门。
各种经文的观想方法,虽然有多种。但是傅大师所说的,却独独提倡专注于一个物体,意不移动。
2、先修身,然后以身体为根本,认真观察。
这个身体是由四大、五阴合成的,终归无常,不得自在。虽然现在还未遭到毁坏灭失,但终究它是空的。维摩经记载:这个身体如同浮云,片刻间就变化、灭去了。
再有,常观察自己身体,它是虚空清净的,如同影子一样,可见不可得。而智慧是从影子中产生的,终究没有它的归属地。它本心不动,但又随着环境而示现。它本心的变化没有穷尽。六根从虚空中长出,六根也是空寂的。
六根分别接触到的境相,要知道都是梦幻。如同眼睛看见东西,但眼睛里却没东西。如同镜子里映出形象,非常清楚,但形象在空间里,镜子里并没东西。人脸不会到镜子里去,镜子也不会到脸里去。这般互相推敲就知道了,镜子和人脸本来就不出不入,不来不去。这就是如来的意思。
这般细致推究,就知道眼睛看见的,镜子映出来的,本来就恒久空寂。镜子照映、眼睛照映都是一样。将这个道理,推敲到鼻、舌等各感官,道理也是一样。要知道,眼睛本来是空的,看见的形象是身外物。耳朵听见的声音是身外物。鼻子闻到的气味是身外物。舌头尝到的味道是身外物。意识感受到的境相是身外物。身体感受到的触觉是身外物。这样观察,就是观空寂。
看见了形象,不应接受过来。不接受形象,那么形象对自己来说就是空的。空,就是无相。无相,就不会产生相应行为。这就是解脱门,修学的人就获得解脱。对待身体其它感官也是这样。再说一遍。要常想到,自己身体六根是空的,什么也没听见、什么也没看见。
遗教经记载:在中夜的时候,寂静无声。要知道,如来说法以空寂为本。要常想到,六根是空寂的,永远如同中夜时候的寂静。白天看机、听见的,都是身外事,自己的身中常是空净。
3、专注于一个物体,意不移动
就是通过空净眼专注看一个物体,无论白昼晚上,一直这样不动。内心如果散乱出去,立刻收回来,如同绳子捆绑着鸟的脚,鸟想飞走就拉回来。终日这样看,不要停下来。如此杂念消除,心自然定下来。
4、心心相续,禅修境界提升
上述五种方法,都是大乘道理,都是依据经文记载,不是佛理外的妄说。这是无漏业,也是完全的道理。超过声闻地,直接走向菩萨道。听闻的人,应当修行,不要怀疑。如同人学射箭,刚刚开始射的时候只能大致瞄准。之后,逐渐开始精确瞄准。先射在大概范围内,接着射在小范围内,然后可以射中一毛。之后可以把一根毛射成一百份,最后可以射中毛发的百分之一。再之后,后面的箭,可以射中前面的箭,前箭尾被射开,夹着后箭尾,不令前箭落下来。这是比喻,教导人如何修道。要念念安住在心,心心相续,没有片刻的间断。正念不断,正念现前。
再有,经文记载:以智慧箭,射中三解脱门,前箭尾被射开,夹着后箭尾,不令前箭落下来。又如同如钻火,还未摩擦发热就停下来了。虽然想出火,却难以得到。又如同家里有如意珠,想什么得到什么。忽然如意珠丢了,念念之中都在想找到它又如毒箭射中自己,箭竿虽然拔出来,但是箭头还在身体里。这般受苦痛,片刻也不会忘记。念念常在心,就像这样。
九、不要轻传禅修方法
以上这修学的方法纲要,不得传授给不合适的人。如何判断对方是否该不该传法?不是自己吝啬佛法,不肯传授他人。只是担心面前这人不相信修禅方法,会让他陷入毁谤佛法的罪名。所以必须选择性的教导,不要轻率地就传授了。谨慎啊!谨慎啊!
法海虽然无量,只要根据一句话去修行即可。证悟后,就可以忘记教导的内容,甚至一句话也不再需要。这样就了脱知见,就是得佛意了。
十、刚学坐禅时,选择一个安静地方,直观身体和内心。
观察四大、五阴、眼、耳、鼻、舌、身、意,以及贪嗔痴念头。无论善恶,无论对方和自己关系好坏,无论对方是圣人还是凡人,甚至一切境相,应当这样观察:从本以来,这些都是空寂的,不生不灭,平等无二从本以来,就什么都没有,完全在寂灭中从本以来,就是清净解脱的。
不论白天晚上、行住坐卧,常常这样观察。就明白了,自己身体如同水中月、镜中形象、热时的炎、空谷回声。若说这个身体存在,到哪都不可见若说身体不存在,分明就一直在眼前。诸佛法身,也是同样道理。
于是知道了,自己身体从无量劫以来,完全没出生过从今以后,也完全没人会死。若能常常这样观察,就是真实忏悔。千劫万劫以来的极重恶业,自然消灭。除非此人怀疑不信,那就不能开悟了。若相信这些道理,依教修行,各个都能悟入无生的真理。
十一、再有,若心随着环境起心动念,怎么对付?
这人觉悟到自己起心动念了,就观察开始动念的那个环境点,它完全没有起来过。这心随环境动念时,念头不从十方来,也无处可去。常观心的攀缘,以觉悟观察妄识、思想、杂念。乱心不起,心就能粗略的安定。若能安住内心,不再因环境起念,随定力保持寂定,随定力停息各种烦恼,不再造作新业力,这就叫解脱。
若心因环境烦恼,闷乱昏沉,就要通过自我调节,散除烦恼。缓缓安放自己的心,使心舒适。这样,心自然安静清净。参学者只要坚定操练,如同扑救着火的头发一样,不要松懈。努力!努力!
十二、刚学坐禅者,如何练习观心?
1修行者独自坐在某个地方。先端身正坐,宽衣解带,身体放松。
2然后自我按摩七、八次,让腹中的气全部排出体外,完全恢复身体本来的样子。清虚宁静,身心调整地很舒适。这样状态,能安下心神,使自己仿佛荡漾在幽静中,气息感觉清新凉意。如此,缓缓收回内心。感觉自己的灵魂纯净、清晰,心地明净。分明地观察,身体内外都是空净。这就是心性寂灭。
3守着这寂灭状态,然后心性就显现了。心性虽然无形,但是它的志节永在。看不见的灵魂不枯竭,常存于光明,这就叫佛性。
见到佛性的人,永离生死,就是出世人。所以维摩经记载:豁然还得本心。要相信这话的真实。悟到佛性的人,就叫菩萨人、叫悟道人、也叫识理人、也叫达士、也叫得性人。所以经文记载:一句话影响灵魂,历劫不朽。
刚刚参禅的人,可以用这方便方法修学。所以要知道,道是有方便方法的,由此得见圣心。
十三、通过什么方法舍身呢?
1先定在虚空状态中,内心虚空,让心境寂静清净。通过意识专注在某个物上,意不移动。心性寂定,这就断了攀缘心。
2在幽暗般的宁静中,越来越清净,心处在虚无中。如此就平安、淡泊、安静,仿佛完全没了气息,住在清净法身中,不再承受之后的事。若起心动念,失去了正念,不免再承受轮回。
以上所述,就是如何安定心境。当然,法也是同样道理。以上这个方法,是作法。法本身没有什么法。无法之法,才叫法。法,是无造作的无造作的法,是真实的法。所以经文记载:“空、无作、无愿、无相,则真解脱。由此可知,真实的法无造作。
舍身的方法就是假想身体感官,然后观察到心境明地,这就是用意识去推敲。
这简直是一部修行操作手册啊,不多说了,赶快打坐去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