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二祖在与达摩问答时,主要问题是如何安心。这段公案,对于熟悉禅宗的人来说,都已经能够背诵了。
在晚上的法会中,法露师开宗名义,他说到:“在座的,有一些人,知识学得不少了,恐怕我老讲报应因果的,听着不过瘾。但空讲理论,大家又无法参照。所以,讲点禅宗里,最神秘其实也是最简单的几个公案,或许也能够接引一两个人进来。”
他说到此处时,我发现,那们哲学教授,眼睛开始放光。
而法露师当然不可能直接解说二祖那段对话。但他从四祖讲起,因为,四祖有一本书,具体到修行中,如何认识和掌握安心的办法。
这本书是问答式的,当然很适合我们这种当了几十年学生的人。更何况,这本书可以分为几个段落和系统,很像是今天大学的教科书,很容易上手。这本书已经发给大家了,当然是古文,法露师是用今天大家都听得懂的白话文讲的。书的名字叫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
一、专心念佛,入一行三昧
我继承这法门的纲要,是依据楞伽经记载诸佛心第一又依据文殊说般若经记载一行三昧,即念佛心是佛,妄念是凡夫。
文殊说般若经记载文殊师利说:世尊,什么是一行三昧?
佛言:法界总的来说是一个相,它维系着法界,这就是一行三昧。若有善男女,愿意入一行三昧,应当先按照般若波罗蜜方法修习,然后便能入一行三昧。就好像修行者维系着法界,不退不坏,不可思议,无碍无相。
善男女,若愿意入一行三昧。应当在清闲的地方,舍弃各种杂念,不想任何事相,专心于一佛,称念该佛号。端身正对着该佛的方位,相续不断地专心念诵一佛名号。这样意念相合,就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念一佛名号的功德无量无边,与念无量诸佛名号的功德没有区别。不可思议的佛法,平等无分别。诸佛都是乘这独一的法要,成就了最正觉,具备全部无量功德、无量辩才。这般入一行三昧者,尽知恒河沙诸佛法界。一切法界没有差别。
这样修行,无论身行、内心、抬脚落脚,就常在道场。言行举止,都是菩提。
二、不间断的念佛心
普贤观经记载:一切业障海,都是出于妄想。若有人想忏悔,就要端坐念实相。
这就叫第一忏。怎样念实相呢?就是:摒弃贪、嗔、痴三毒心、攀缘心。以觉观心念佛,心心相续。这样便会忽然间内心澄净、寂静,不再觉得在攀缘念什么。
大品经记载:无所念,就是念佛。什么叫是所念?念佛心,就是无所念。离开心,没有另外的佛离开佛,没有另外的心。
念佛就是念心,求心就是求佛。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意识无形,佛无形,佛无相貌。若能明白这道理,就是安心。常忆念佛,不起攀缘心,那么一切相状便消灭,平等无区别。进入这境界,那么忆念佛的心也逐渐消失,不需要再向前进阶了。
这样的心,就是如来真实法性之身,也叫正法也叫佛性也叫诸法实性实际也叫净土也叫菩提、金刚三昧、本觉等也叫涅盘界、般若等。名称虽然有无量种,指的都是同一个本体。这如来真实法性之身,又无能观见,又能观到它的本意。
这样的本心,要令其清净,使它常显现出来。那么一切外界都不能干扰。为什么呢?因为一切环境,都是如来独一的法身。安住在这心中,各种烦恼自然灭除。一颗微尘,具足无量世界无量世界,集合在一个毫毛端。而无量世界本来样子依旧,互相不妨碍。
三、开示参禅者的疑惑
这里只是简略阐述安心,若详细解释不能说尽。其中善巧,都出自心性方寸。这里通过假设提问,来为将来有疑惑的修行人开示:
1、如来法身若只是以上所述这样,为何还有好相貌的佛身呢?
道信禅师回答:正因为如来的法身清净圆满,所以一切万相全都在这法身中显现,而法身并无心在运作。就好像水晶镜悬挂在高堂,一切形象都显现在镜中。镜子没有心,所以能显现种种形相。
修行人若能把心完全修清净,就能知道如来永不说法,这就是具足多闻。闻的意思,就是完全无相状。所以经文记载:缘于众生有无量种根性,所以说法无量因为说法无量,所以也叫无量义。无量义,都是出于一法。这一法,没有相状。没有相状,就是实相,就是彻底的清净。这是真话,这就是证悟。
禅坐时候,会觉醒。当心刚开始运行时,随顺这心缓缓流注,完全感知到心在哪里。然后以金刚智慧呵责它:这心就像草木一样,并不存在区别的感知。感知了,又像什么也不知道,这就叫一切智,这就是菩萨一相法门。
2、如果弟子问:什么样的人是禅师?
道信禅师回答:不被安静、纷乱环境烦恼,就是好禅师。用功修心的人,若常停留在止念上,心就会沉没若长久停留在观想上,心就会散乱。
3、如果弟子问:如何能开悟,心得明净?
道信禅师回答:
1修行人也不念佛、也不捉心也不看心、也不筹量心也不思惟、也不观行、也不散乱。直行任心运用,也不令心去,也不令心停留。独自完全的清净,到达究竟处,心自然明净。2修行人或通过认真观察,心得清净,如同明镜3或历经一年,心得改变,显现出明净4或历经三五年,心得改变,显现出明净5或听人解说,开悟明白6或不须听人解说,就开悟明白。
所以参学者开悟的方式不同,存在这些差别。今天只是粗略列举,不同根缘参学者的开悟门径。作为导师,必须要会识别。
4、身相、佛国的意思
华严经记载:普贤菩萨的身相,犹如虚空。这身相就是这般的依托着,它并不依托佛国。若能理解这话,那么佛国也是同样道理。它不依托这般、也不依托佛国。
5、要知道,修学者有四种人:1明白佛法、有相应行为、证悟了。这是上上人。2明白佛法、无相应行为、证悟了。这是中上人3明白佛法、有相应行为、未证悟。这是中下人4未明白佛法、有相应行为、未证悟。这是下下人。
6、如果弟子问:临命终时,怎么作是观行?道信禅师回答:必须直行任运心性。
7、如果弟子问:念佛要面向西方吗?
道信禅师回答:要知道,心本来不生不灭,完全的清净。心就是清净佛国,所以念佛不必朝向西方。华严经记载:无量劫在一念之间一念之间,包含了无量劫。要明白,一个方位包含了无量方位,无量方位也就是一个方位。佛向接受力弱的众生,说要面向西方,这并非是在对接受力强的人说。
行持深的菩萨,自愿进入生死,教化救度众生,却没有喜爱上什么。若是观众生还有生死,感觉自己是救度者,众生是被救度者,这就不叫菩萨。救度众生,如同救度虚空,何曾有过来去。所以也没有西方,或哪个方位
四、循序渐进的证悟
金刚经记载:灭度无量众生,实际上并没有众生灭度。1所以,初地菩萨刚刚证悟时,明白一切都是空的。2之后,进一步证悟,明白一切都是不空的。这就是无分别的智慧。
万物也是形象,也是空的并非心是把物象灭去,看成空。物象的本质,就是空。所以菩萨修学,以空性为证。1刚刚修学的人,直接观空,这是见空,不是真正的空。2修道人证得真正的空性,是不见空与不空,不存在任何见解。
五、禅师的表率和正确引导
1必须好好明白物象和空的意思。用功的修学者,必须要心路明净,明白法相,彻底明了,然后才能当他人的禅导师。
2还有,必须做到言行一致,行为和道理不要相违。一定要断绝只会说道理,要把佛道行出来。独自在清净地方,自证道果。
3还有种人,他还没有完全明白佛法,但为了名闻利养,便去教导众生。他分不清对方的根缘的强弱。他看对方好像开悟了,但其实与开悟还有差别。他就这样随意印证,说参学者都证悟了。这是播种极大的苦果啊!播种苦果啊!大祸啊!这位师傅,或感觉参学者的心路貌似明净了,于是就印证参学者开悟了。这人大破坏佛法,自欺欺人。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