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寒将“扬州城内出现疫情”的事情告知高怀德父子后没多久,“瘟疫”便在扬州府境内大规模地爆发了,而且来势异常凶猛,短短几天的时间内就一下子病倒了数千人。
其实这病放到现代来看,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流行性感冒”,甚至在一些人眼里,这种“流行性感冒”并不严重,挺上几天就能过去了。
不得不说存在这种想法的人有着某种程度上的知识误区,或者说他们把“流行性感冒”看得太过简单,因为从古至今,“流行性感冒”都是许多人逃不过的大杀器。
当然,我们首先要明白,“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在西医上的病因机理相同,都是由病毒引起来的,只不过这病毒之间却大有不同,简单来说,就是“流行性感冒”的病毒要比普通感冒的病毒难对付得多。
远的不说,先说现代,一场“非典”想必已经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而其严重性和危害性更是让人谈及色变。
再说近代,1918年发生的被戏称为“西班牙女士”的致命流感,仅在美国便有将近四分之一的人口被感染,最终导致了五十多万人的死亡,而且其中几乎一半的死者都是平时身体很健康的年轻人。
至于古代,多的不说,只举一例,建安年间,疫情严重,民不聊生,十室九空,甚至连众多身份尊贵的士大夫都未能幸免:“建安七子”中有五人死于这场“流行性感冒”导致的瘟疫。
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流行性感冒”也有轻有重,但对于生产力并不发达、医疗条件极其落后的古人来说,任何一场“流行性感冒”都足以要了他们的命。
不过受限于交通条件的不发达,古代疫情的传播往往比较慢,流行的规模范围也比现代要小得多,所以古代官府防止疫情扩大的有效手段便是封锁疫情区,比如当高怀德父子被萧寒告知了“扬州府境内出现疫情”的消息后,第一件事儿便是率领官兵对扬州府全境进行严密封锁,除官员、士兵和大夫以外禁止任何人出入。
或许以现代人的价值观念来评判,这种做法未免太不人道,甚至会不可避免地牵连到一些无辜的百姓,但这确实能有效地防止疫情的蔓延,因为如果任由疫情区的百姓随意走动、出入的话,那么在缺乏有效防治手段的情况下,只会使疫区越来越大,死的人也越来越多。
可在这种情形下,疫情区的百姓确实也会非常倒霉,以至于很多时候都是等着疫情区里的百姓死绝了,“瘟疫”才会随之自动消失。
是的,这听起来非常残忍,所以萧寒才希望避免这种情况:他想用自己的力量去打败这场“瘟疫”,争取从死神手中抢救回更多的人命。
不过众人对“瘟疫”的恐惧心理总归是存在的,所以当高怀德父子率官兵将扬州城封锁起来之后,许多百姓都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恐慌:不行!必须得赶紧逃出去!如果待在这里坐等扬州城沦为“人间炼狱”的话,那么自己的结局就只有死路一条!
在这种心理的趋势下,有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向扬州城门汇聚,以期趁官兵不注意的情况下“逃出生天”,而在腊月初的一天早上,这种偶有发生的个别现象终于发展成为了“群体性事件”:多达数千百姓齐聚扬州城门,准备强行冲出扬州城逃命!
对于这种事情,别说守城门的士兵,就算是高怀德父子听闻后也不由得一阵头大,于是他们连忙亲自赶到扬州城门对百姓进行安抚,而这扬州府内的地方小官更是急得当着众人的面跪了下去。
高怀德父子心里明白,采用暴力手段或许能够暂时应付眼前的局面,但接下来的处理则会让他们感觉更加麻烦,因此无奈之下,高怀德只得向自己的儿子高处恭交待道,“你快去把扬州城内的大夫全都叫过来!尤其是萧寒,一定要让他穿着御赐的官服到场……”
……
此时萧寒仍忙着在“御赐堂”内诊治病患,因为有许多患了病的人在这“御赐堂”诊治过之后,病情基本上都相应的有所减轻,所以在口口相传之下,扬州城内许多感染了瘟疫的人很快就产生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御赐堂”的萧太医能救命!
在这种情况下,萧寒这几天自然是忙得不可开交,好在经过他的努力,确实有许多人的病情得到了控制,至于在这个过程中收获到的种种称赞与感谢更是数不胜数。
不过萧寒此时已经没工夫和心情为这种小事而欣喜了,他只是希望自己能够尽力多挽救一个可能逝去的生命,事实上在这几天里,他一直忙着研制对症的药方,同时还不断地向周围的人宣传“疫情防治”的手段,只可惜随着疫情蔓延得越来越严重,他总是感觉自己力有不逮。
所以当高处恭跑过来请萧寒去扬州城门帮忙安抚百姓时,他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下来,因为他感觉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如果能够让官府和百姓互相信任,然后再集中全部人的力量一起对抗“疫情”,那么这场“瘟疫”就是可以战胜的!
于是萧寒立刻放下了手头的所有工作,然后穿上官服、抓起药箱就拉着高处恭赶往了扬州城门,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带领扬州府的百姓挺过这场“瘟疫”,一定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