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李静思一行人悄悄离开牛背村,往镇龙山的方向行去。
李氏夫妇站在村子门口,目送他们离开。
“当家的,要是咱们家二狗还在,应该跟那位年轻公子一般大了吧?”
老李叹了口气,回道:“差不多吧,希望老天保佑他平平安安,哪怕这辈子都回不到牛背村了,只要吃得饱,穿得暖,我这心里也就踏实了,唉。”
十几年前,夫妻俩每次下地种田,都要嘱咐一遍坐在家门口晒太阳的二狗,让他好好看家。
而那个心智不全的傻小子,每次都会很认真地点点头,大声回道:“嗯!”
想到这里,李婶的鼻尖一酸,眼中泛起了泪花。
这位才刚到不惑之年,头上已经隐约长出白发的乡下妇女,擦擦眼睛说道:“今天的风可真大,沙子都吹进眼里了,老李,咱们赶紧回去吧。”
老李嘴笨,不知道该怎么安慰老伴儿,憋了好久,只是拍了拍她的肩膀。
回去的路上,李婶开始抱怨个不停,无非就是米又涨价了,盐巴又缩水了之类的小事儿。
老李自然知道她的心思。
四位京城来的贵客,在他们家一连住了好几天,虽说没有提过分要求,比如每顿饭必须有酒有肉之类的,可毕竟一下子多了四双筷子。
柴米油盐,哪样不需要钱?
他们只是一辈子种地的乡下人,每年不光要上缴皇粮,而且还要缴纳各种苛捐杂税,家里能余下多少积蓄?
老李叹了一口气,说道:“唉,行了行了,客人这才刚走,你就开始抱怨起来了,人家不过是借住几天,又不是一直住在咱们家。再说了,赵乾和秋冬他们俩,前天不是抓了好多鱼回来么,现在还剩了好几条养在瓦盆里呢,你咋不说?”
李婶白了他一眼,埋怨道:“当家的,不是我说你,这么多年了,你胳膊肘往外拐的本事可是越来越厉害了啊。我抱怨几句怎么了,又没跟他们要钱,就算跟他们讨厌几钱银子,过分吗?”
老李听见她嗓门比平时大了一些,便耸拉下脑袋不再说话了,只管埋头走路。
这些年,老两口磕磕绊绊就是这么过来的,只要李婶嗓门大上几分,老李就会认怂。
回到家里,李婶径直往院子里走去,老李留在后面关门。
突然,庭院里响起了一声尖叫。
老李吓了一跳,以为老伴儿出了什么事,拔腿就往院子里跑。
不料,他却看见老伴儿捧着一锭银子,正在用牙齿啃咬,只是啃了半天,也没能在银子上留下痕迹。
见老李走过来了,李婶儿一脸兴奋地举着银子,朝他说道:“当家的,快看,足足十两重的银子!”
老李本想拿过银子去追赶那四位贵客,然后将银子还给他们,却见石桌上用土块压着一张纸。
从小没上过私塾的老李,只认出了几个字:“饭钱,多谢款待,勿念……”
老李想起那位大人临别前说过的话:“好人必有好报。”于是心安理得地收下了这锭银子。
————
去往镇龙山的路上,李静思将小书童秋冬喊过来问道:“银两和书信都留下了吗?”
小书童拍拍胸口,一脸得意地回道:“大人,我办事儿,您就放一百个心吧。我可不像赵乾那个家伙,干啥事都不靠谱儿。”
他抬头看了看李静思的额头,发现那处脓包已经消失了,于是小心翼翼地问道:“大人,还疼吗?”
李静思敲了一下他的脑袋,笑骂道:“小兔崽子,自己牵马去,别总是麻烦赵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