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
未能侍人,焉能侍鬼,何必去父母之邦。
这副对联出自清朝人手笔,与柳下惠的生平为人颇为相近。‘不容于尧舜之世’,指的是后来的孔夫子,‘何必去父母之邦’,则是对柳下惠无上的褒奖。
自从齐桓公死后,诸侯散乱,大战不多,小战不断。
晋文公拯救了周襄王,但卫文公灭亡了邢国,邾文公灭亡了须勾,这都引起不小的震动。
公元前635年冬12月,新即位的卫成公,好心调停鲁国和莒国的关系。鲁僖公、卫成公和莒庆,在曹国的洮地(今河南省濮阳县白堽乡西南)结盟,彼此宣誓友好,同时,也形成了一个小团体,挑动着一些野心家的神经。
这位莒庆,应该是莒国的老臣,公元前667年,他曾经去鲁国,迎娶鲁庄公的女儿叔姬。诸侯的女儿,不得国君允许,一般不嫁给大夫,级别相差悬殊,可见莒庆有其优点。
按礼:卿不会公侯。鲁僖公、卫成公能同意莒庆参加会盟,给足莒国面子。
鲁国与莒国的这次恩怨,起源于当初庆父之乱。因为一些贿赂的缘故,鲁国和莒国在郦地(不详,或在临沂市沂南县境内)大战一场。当时季友还活捉了莒君的弟弟莒挐,莒国吃了大亏,双方关系一直紧张。
齐国乐于看到鲁国、莒国不和,因为作为邻居,齐国很想吞并这两个国家,所以没有居中调停。
卫成公则不然,他是真心想做一件好事。因为他的父亲卫文公姬燬在世的时候,就想完成这件好人好事,结果还没来得及实施,自己先驾鹤西去了。
这次卫成公如此积极,也算是做一次孝子,了结父亲的遗愿,而且做的很不错。
作为局外之人,人家一片孝心,替鲁莒谋和平,这让两国非常感动。公元前634年春正月,鲁僖公和莒子、卫国大臣宁速,又在莒国的向地结盟,重温旧好。
洮地、向地的两次结盟,引起齐孝公的强烈不满。
齐、鲁原本是多年的盟友,双方关系莫逆,代代都有婚姻,齐桓公还曾安定鲁国内乱。现在,鲁国西面联合卫国,东面结好莒国,虽然没有搞个军事演习,会盟却把齐国抛在一边,其针对性,让人难以释怀。
当时,晋文公虽然拯救了周襄王,但是并没有确立霸业,诸侯处于没有盟主的状态。齐国是老牌霸主,威名尚在,你们鲁、卫、莒三国,在附近搞聚会却不通知一声,显然没把我姜昭放在眼里。
如果不闻不问,任由他们随意聚会盟誓,好像齐国不存在一般。
霸业,虽然不能发扬光大,也不能从自己手中丢失。
公元前634年春,三国‘向地之盟’不久,齐孝公竟然出兵伐鲁,想靠武力解决问题。这就引出鲁国一个重要人物——柳下惠。
柳下惠,原名展获,字禽,因食邑在柳下,以柳为氏。
据《列女传》记载,柳下惠去世后,弟子们要为他写悼文议定谥号,他的妻子说:“要叙述夫子的德行吗?你们不如我对他更了解。”
于是,柳夫人写了一篇悼文,定谥号为‘惠’。谥法说:柔质慈民曰惠;和而不流曰惠。所以,后人称他柳下惠,今天的展姓、柳姓都尊他为始祖。
他是鲁国贵族,周公旦的后裔。
鲁孝公有个儿子称为公子展,公子展的孙子无骇,在鲁隐公时期当司空,也称司空无骇。
公元前721年,司空无骇率军灭了一个小国,也就是《春秋》记录中,第一个被灭的国家——极国(姬姓,今山东省鱼台县西旧城村)。司空无骇死后,当时‘最可恨的小人’羽父,为他请求谥号和族氏。
按照规定:诸侯根据出生地为姓,以分封的地名为族氏;也有以字或死后的谥号,作为他的后代族氏,比如今天的庄姓,基本都是楚庄王的后代;先代做官后世有功绩的,可以用官职名称作为氏族,比如司马、司空等。
因为司空无骇灭极国的战功,在他死后,鲁隐公特赐他的族人,以展为氏(公子展的字)。柳下惠,就是司空无骇的儿子。
说起柳下惠,最著名的还是‘坐怀不乱’的故事。
最初,这件事在《诗经》中提到那么一句:柳下惠用自己的身体,温暖一位来不及避寒的女子,但是别人并不认为他非礼。后来的《孔子家语》(东汉),通过别人的口,记载了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
到了元朝,有人把这个故事细化升华:柳下惠有一次出远门,晚上住在都城门外。当时天气寒冷,忽然有一位女子来投宿;柳下惠怕她被冻死,就让他坐在自己的怀中,用衣服裹着她,一直到天亮也没有越礼行为。
故事寓意深得人心,所以越传越广,柳下惠就成了正人君子的代名词,流传千古。
看到这个故事,天下女子恐怕都会叹息——唉!我怎么没遇到这样的好男子呢?
却不知,嫁给这类人,未必就能幸福。因为,他们注重的是名节,而不是超豪华的生活质量;他们讲究道义,不会违背良心,不会出卖灵魂,去获取额外的财富。他们,注定要面对生活的困窘。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