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8章 难道是朕杀人太少,不能立威?(求订阅)(2 / 2)凌波门小书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寒暄过后,年龄稍长一些的丙吉先将话题切入了核心。

“子儒,今日早间,我去的是丞相府,在暗处探查了一番,至少有九成的属官吏员都告假了,你去的两个府衙如何?”丙吉问道。

“情形大致一样,我看在大司农寺外等候的各郡国的长史和属官,已经有了十几人了。”张安世忧虑地说道。

源源不断的租赋正在运来长安城,不能及时入仓的话,很快就会出大问题的。

那么明显的弊端,为何天子好像漠不关心呢?

“丙公,你说这县官到底想要如何处置此事?”

丙吉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县官心思异于常人,我也猜不到。”

是啊,县官是个明君,但是城府很深。

在许多事情上都难以猜透。

两人再想起这几日的事情,都有些沉默。

他们猜不到,天子接下来会怎么办。

“丙公,如今局势扑朔迷离,待会见到县官,我等应该如何向县官进言呢?”张安世说道。

“子儒心中可有良策?”丙吉反问道。

“那日在温室殿里,县官说得很清楚,是要削霍,既然是削,就要一步一步来……”

“如今天下臣民向县官上书的事情已经定了下来,县官其实可以服个软,换来让那几个府衙先恢复任事……”

“待时机成熟之后,再作下一步的举动。”

“虽然这可能会有损县官的颜面,但也是不得已之下采取的权宜之策。”

张安世一直以来都是谨小慎微,能提出这样的意见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在他看来,既然现在的力量不足以一次性挖掉霍光的全部,那倒不如先退一步。

所以这个法子确实符合他这个实干派的做法。

而丙吉没有立刻说话,虽然他成为九卿的时间比张安世要晚许多,但是曾经担任过廷尉监,自然更知道朝堂斗争的残酷。

有时候,不是想退,就能退得了的。

否则丙吉之前也不会做出刺杀天子的事情。

但是他此刻也没有想出太好的办法,先安抚好霍光,似乎是唯一的办法了——一边打压,一边安抚,这倒也是王道的手段。

丙吉一边点头,一边在心中思索,最后才说道:“子儒,县官服软之后,大将军要县官收回诏令,那县官是收回还是不收回。”

“大将军最看重朝廷的脸面,我想他不会如此行事的,这相当于让朝堂食言……”

“但是,大将军恐怕会向县官要一些别的什么东西。”

霍禹封侯,霍成君即刻入宫,甚至是诛杀蔡义这个首先发难的人。

大将军能要的东西其实不少,答应下来,确实可以稳住霍光,但是天子恐怕不会同意。

“子儒,你倒是与我想到一起去了,但是我看县官的脾气,恐怕不愿意这么做的。”

天子看似温文尔雅,实际上自有主见,并不是一个一味退让的人。

“所以你我二人就更要劝陛下不意气用事了。”张安世说道,“陛下似乎还没有看到此事的凶险啊。”

丙吉摇了摇头说道:“子儒啊,陛下一路走来,你真的还以为陛下是不谙世事的少年吗?”

这句话倒是真的把张安世问住了。

要说天子不是少年,可平时言语之中尽是少年的稚气和纯真;要说天子是少年,但是用起操弄人心的手腕来,也颇为老辣。

张安世回想起来,也有一些摸不准。

“子儒,县官虽然是孝昭皇帝的子嗣,但并不像孝昭皇帝,反而更像孝武皇帝。”

那是当然,从血统上说,孝昭皇帝是县官的叔叔,而孝武皇帝是县官的爷爷。

像爷爷多一些,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子儒可以再想想,如果是孝武皇帝面对如今的局面,他会做什么抉择呢?”

张安世猜不出来,那么自然就没有资格向天子上书进谏了——天子比他们站得高,自然看得远。

但是,身为臣子,总觉得进谏上书才是本分,因此总有一些不甘。

许是看出了张安世那一点点的不甘,丙吉只能继续劝解地说道:“县官终有一天会成为千古一帝的,在这紧要的关头,我等不需要上书,只需要听县官的差遣就可以了。”

“不对县官的诏令有丝毫的怀疑,县官怎么说,我等就怎么做,这才是我们臣子的本份。”

“如果县官要征询我等的意见,我等将所见之事如实上奏即可,不必自寻烦恼。”

听到这里,张安世似懂非懂,他有一些明白,但是却又不全明白。

看到这个忠心耿耿,但是却有一些谨慎和执着的光禄勋,稍长几岁的丙吉打算再劝一劝他,免得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做出什么冲撞忤逆天子的事情来。

“县官孤身来到长安,几个月就开创下了如今的局面,没有一窥千里的本领,是绝不可能做到的。”

“那日,县官将我等叫到温室殿去写血书诏的时候,恐怕他就已经猜到了后面的种种可能。”

“所以,我等就不要庸人自扰了。”

丙吉的话说得云淡风轻,这反而让张安世有一些疑惑。

他们二人似乎是同时成为天子的亲信的,说到底与天子相处也不算久,为何丙吉会如此笃定。

“丙公,为何你如此笃定?”

张安世问得十分巧妙,并未说“你为何如此信任天子”,因为这未免有一些太大逆不道了。

丙吉当然不能说“我曾经派人刺杀过县官,而县官既往不咎,胸襟魄力异于常人”。

但是,丙吉却可以用另一件事来说服张安世,来彻底打消他的疑虑。

这件事情就和二人一直在回避的那个人有关系。

“我有一件事情,说出来之后,就可以让子儒再无疑问,但是此事有一些隐晦凶险,你可敢一听?”

丙吉不这么说,张安世倒还不会起疑心,现在这么说了,他反而更想知道了。

“这有何不敢,说错话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怎么可能听错话而下诏狱呢?”

“好,那我就冒着杀头的风险,与你说一说此事。”

张安世看出丙吉的严肃,立刻也坐得更直了一些。

“你可还记得,那个差点成为你兄长的乘龙快婿的少年?”丙吉问道。

张安世当然不会忘记,如果不是自己的兄长来问自己,那么那个少年很有可能成为张家的贤婿了——更可能成为张家的一个祸端。

“丙公说的是那个叫做刘病已的少年吗?”张安世为了确认,便再问了一次。

“正是。”

“这少年与此事有何干系?”张安世不解地问道。

“那我先问问子儒,这少年与县官是什么关系?”丙吉笑着反问道。

“如果要论起来,他应该是县官的侄子吧?”张安世放缓了说话的速度,似乎已经能品味出了其中的一些深意。

“那我再问一句,如果……”

丙吉往偏殿外再看了看,确认那些昌邑郎离得很远之后,才接着说了下去。

“如果没有县官,霍光要立新君,哪一个宗亲最合适呢?”

这个敏感的问题脱口而出之后,张安世先是疑惑,紧接着瞳孔就猛地缩了一下。

“丙公是说这刘病已是最合适的人选?这未免太……”

张安世本想说的是惊世骇俗,但是看着丙吉那神秘的笑容,他把话咽了回去,细细地想了起来。

很快,他就发现了这个事情居然有一点合理性。

刘病已绝不是承续大统的最好人选。

但是却是除县官之外的最好人选。

废太子据、燕剌王旦、广陵王胥都犯了谋反大罪确实不假。

但是至少孝武皇帝曾经对废太子据的死表示过悔意。

而孝武皇帝更是通过天下大赦的方式,还了刘病已一个无罪之身——至少比燕剌王旦和广陵王胥的子孙要干净多了。

如果没有了县官,刘病已还真是孝武皇帝本就不多的子嗣中,唯一合适的人选。

张安世有些迟疑地问道:“丙公为何要说起此事?”

“你可知道这刘病已在何处?”

“听说一直是在暴室里当差。”

“其实,县官已经见过他的。”丙吉没有再为难张安世,直接将这句话抛了出来。

“难道县官将他……”

丙吉摇了摇头,想起那一日,自己也是这样惊恐地误解了天子的,顿时就觉得那时的自己也有一些可笑。

“县官与刘病已已经相认了,二人现在叔侄相称,而刘病已更是对县官颇为信赖和敬重,此刻正在苏武和傅介子的使团中。”

“刘病已此刻不会成为县官的羁绊和掣肘,反而可能是一分助力。”

丙吉说完之后,就将天子与刘病已的事情一一道来。

作为听者的张安世,除了震惊和赞叹之外,就再也没有别的表情了。

天子未雨绸缪到这步田地,他们当臣子的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求订阅!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