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真的死亡如此之多吗?
只能说世家星太黑了。
战乱当中,朝廷对世家的管理松懈,世家可以大量的侵吞土地,变为自己的土地,侵吞民众人口,直接变为自家的奴婢,然后直接说民众尽数死亡在战争当中。
所谓三国时代,人口只有九百万,只是户籍地上记载的人口数据。
真实的人口状态是,朝廷掌控全国百分之三十的人口,世家掌控全国百分之六十的人口,甚至是更多。
世家,没有分封制之名,却是有分封制之实。
不论是刘秀上台,还是曹操上台,还是刘备上台,还是高欢上台,还是李世民上台,都不能损害世家的利益。损害了世家的利益,直接给你安一个暴君,昏君的名声;或者干脆直接造反,兵变等等。
即便遇到少数厉害的君王,世家斗不过,那就忍着。
斗不过皇帝,那就期待和腐蚀太子。
皇帝也就几十年寿命而已,等到太子上位,必然对世家妥协,采取温和政策。
皇帝权力很大,可以直接杀某个臣子,直接覆灭某个世家,却无法毁灭世家阶层;皇帝可以打压世家,可以拉一派,打一派,维持基本的稳定,却无法毁灭世家阶层。
因为,皇帝就是最大的世家。
皇帝,不能革自己的命。
到了宋朝,倒是没有世家了,可有士绅。
然后,大宋变为大怂,结果都知道了。
在士绅时代,皇权不下乡,这是君王与士绅的潜规则。
君王在州府县等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可到了乡的层次,却是分封给地方的士绅。
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
无非两点,一个是官吏数量不足,一个是官员不可靠。
官吏数量不足,只能抓大放小,将部分权力让渡给其他人,如功臣,世家,皇族等等;若是要皇权下乡,必然增加官员数量,可官员数量增加了,财政开支加大,朝廷承受不足。
官员不可靠,主要是打工仔不如股东干劲大。
在那个穿越者记忆当中,很多公司老板就是给员工一部分股权,就是为增加他们的干劲。
分封制存在,有其合理的一面。
可危害也是存在的。
第一个,分封制下,可能出现曲沃代替,封君造反。
第二个,楚国很强大,可封君很多,君王权力被分散,只能用五层的力道,进攻敌人;可秦国君主集权,封君权力小,却是能集中十层的力道进攻敌人。
可同样的,郡县制下君王权力集中有两大优势,一个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在秦国,可以集中几十万民夫,经历十年之久,修建郑国渠,可楚国却是办不到,这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好处;
一个是,没有频繁的战争。分封之后,短期内可能没有战争,可时间长了,必然会有中央王朝与封君开战,战争会变得很是频繁。
华夏很大,可容不下两个太阳,哪怕是一个小太阳,一个大太阳。
郡县制下,君主集权也有害处,第一是君王权力太大,绝对的权力,而且不受制约,上限很高,可以将国家带到鼎盛(参考秦始皇),可下限也很低,可见国家带下毁灭(参考胡亥);一个是地方无权,对于巩固国防不利。
比如,攻打楚国的时刻,秦军打下旧郢,楚国可迁移到陈县,可迁移到寿春,都城被攻破,楚国不会崩溃,而是会节节抵抗。
可在郡县制下,只要都城被打破,就是亡国。
刘邦只是攻破咸阳城,秦国就是灭亡了。
赵政在纸上书写着,写着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弊端,可看着看着忽然大笑起来。
“郡县制代表集权,分封制代表分权,中央集权,地方分权。君王掌控权力,一直在分权和集权当中变化,就好似阴阳轮转。当需要对外战争时刻,需要修建大型工程的时刻,就是要选择集权;可当选择休养生息的时刻,就要选择分权。”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不是历史的进步,而是适合与不适合。可能未来郡县制会消失,分封制会消散,可集权和分权的本质,却是时刻变化!”
赵政一拍脑袋,大笑起来。
他回到秦国之后,就是受到两种思想的冲击,一种是仲父吕不韦给他讲述的,分封制的好处,圣王之道;一种是已经故去的父亲,给他讲述商君之法,讲述郡县制的好处。
还有那个穿越者的记忆。
三者叠加在一起,脑袋几乎要成为浆糊了。
可现在,分权与集权五个字,一举道破了权力的本质。
分封制、宗法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内阁制、君主立宪制、民主制、总统制等等,看似花样很多,可本质上围绕集权与分权在变化着,花样在变化,可万变不离其宗。
在这个变化当中,不存在谁先进与谁落后,只是存在适合不适合的区别。
颇为高兴,赵政开始在竹简上书写起来,要写一些文章,作为当君王的心得体会。
等到未来,交给儿子。
在秦国,他会印刷《老子》《论语》等,让民众去翻阅,前去阅读。
只有两类书不会印刷,只会留在书库当中。
一类是《商君书》,这类讲述帝王术的书籍,他一个人看就可以了,其他人还是不要看了;还有一类,那就是《孙子兵法》,《尉缭子》、《六韬》的步伐兵法,他独自一人翻阅,少数将领臣子翻阅就可以了,其他人也不用看了。
每隔一段时间写一些帝王心得体会,等到太子长大的时刻,给予儿子当参考,用来治国。
书籍的名字,已经想好了,名为《始皇书》。
……
PS:更新到了,努力摆脱咸鱼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