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到底是福是祸,庾献也不好估量。
但现在斑斓随时可能依靠“骨身”、“肉身”和“魂身”重回世间,到时候她必定会依靠董白的权势,夺回巴蜀之地。
战乱一起,手握“夔牛战鼓”这样沙场凶器的蔡小美人儿,根本无法置身事外。
不管是出于对此事负责的态度,还是还上蔡文姬在“洛邑鬼城”相助的情分,庾献都有必要提醒一句。
不过此事不好宣之于口,庾献只好向人索来纸笔,对蔡琰写下规劝之词。
等到书信密封,交给蔡睦,庾献这才察觉场中局面有些冷清。
不过这也正常。
这是送别宴,在场的又都是高门子弟,和长安城中掌权的重臣们恢复联系,才是他们此行的最主要的目的。
他们需要朝中重臣们及时通气,掌握天下的动向;朝中的重臣也需要这些地方豪族作为声援,内外呼应。
如今董白压下了长安的动荡,诏命使节再次传达四方,除了袁术桀骜不驯,另外两大势力袁绍和公孙瓒,都表达了臣服的意思。
蔡睦和士孙启这次的长安之行,颇有些破冰之旅的意思。
因此,请托、送信才是整场送行宴的主题,诗词唱和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庾献将笔墨放回旁边的书桉,这才发现砚台下压着一张纸。
匆匆一瞧,有“悠悠世路,乱离多阻……,风流云散,一别如雨……”之类的句子。
心知是王粲写给蔡睦的临别诗。
看了一会儿,不由抬头看了王粲一眼。
王粲以少年天才、过目不忘闻名,虽然早就海内皆知,但是年龄才十七八岁。
他的身材不高,相貌也不出众,完全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挫丑”。
一般的话,“挫丑”两个字前面,都要搭配一个“穷”字。
但这个字用在王粲身上,就有些冒犯了。
他是太尉王龚的曾孙、司空王畅的孙子,就连他的父亲王谦,也担任过大将军何进的长史。
要不是何进不争气,扑街的早,王粲也是妥妥的三世三公的门第。
旁边有人见庾献观诗不语,又看王粲,不由起了兴趣,在旁撺掇道,“既是蔡伯皆的故人,想必也是风雅之人,何不也赋诗一首,记今日之事。”
庾献闻言,略一犹豫,接着有了主意。
王粲的才情,本就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那个,如果自己也给蔡子笃赠诗,能不能赢过且两说,众人在主观上,必然也是更倾向于熟悉的王粲。
与其如此,自己不如用魔法打败魔法,和王粲这小子共情一下。
嗯,那就是诗歌版本之三了。
至于自己要借鉴的对象,自然就是在未来强无敌的曹植曹子建了。
后世有个成语,叫做“才高八斗”,这句话乃是山水派鼻祖谢灵运说的。
他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可见曹子建的才华和诗风,不但适合东汉宝宝的体质,在两百年后也被当时的牛人认可和膜拜。
何况曹子建这会儿还没出生呢,庾国师也不怕他作妖反噬。
你有八斗,我借四斗。
这不过分吧?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