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不就是吹牛碧嘛,谁不会?
蔡邕目光扫视全场,捋须微笑。
辩题进展到这个程度,可以停止了。
自古文无第一,但今晚的结果却毫无争议:
徐然以一己之力,碾压了全场!
蔡邕清咳两声道:
“听小友所言,似乎对各派学说均有涉猎,甚是难得啊!”
“小友的一些见解,就连老夫都自愧不如!”
他并未直呼徐然表字,而是称他为小友。
换句话说,那就是两人同辈论交。
两人相差三十多岁,以蔡邕文坛泰斗的身份,这已是极大的礼遇。
要知道,今日晚宴也是蔡邕一年一度的开坛授课日。
所来之人,都是执弟子礼的。
蔡邕本意是为拉近两人的距离,却在无意间抬高了徐然的身份。
这样一来,其他人不就比徐然矮了一辈吗?
众人闻言,均是大吃一惊。
要知道,蔡邕是极少夸人的。
尤其还是如此盛赞一个弱冠少年。
就连他的得意门生王璨等人,都不曾得到过这么高的评价。
躲在帷幔之后的蔡琰,错愕不已,一颗芳心怦怦乱跳。
父亲似乎很满意他啊……
徐然忙躬身施礼,客套道:“先生谬赞了,小子不过是胆大妄言而已。”
蔡邕微微一笑,示意他重新落座。
“小友认为德治不足长治,那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长治呢?”
这已经是在考校徐然了。
蔡琰的心,跳得更快了。
别人或许不知,她却知道。
今晚择婿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蔡邕亲自考校胜出者。
卫仲道等人顿时恍然,哎呀,是极!竟将这个问题忽略了。
你姓徐的只知道狂喷我们,莫不是只会夸夸其谈而已?
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徐然。
徐然微微一笑,答道:
“儒家、法家、道家,以及其余诸子百家,不是水火不容的,而是对立而统一的。”
“不论什么学派,只要能维系国家社会稳定,能让百姓安居乐业,那就是好学派!”
“要想长治久安,就要根据实际情况,确立一门学说为主,几门学说为辅的体系。”
“比如说:”
“秦末汉初,军阀割据混战,儒家路线难以实现全国大一统,而法家路线却能收到这样的效果,所以要以法治为主;”
“大汉开国,人口凋弊,生产破坏,这个时候,就适合用道家的无为而治,不折腾,与民休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
“而到了武帝时期,国家稳定,百姓富足,就不能再实行无为而治了,也不能实行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而是要以儒家路线为主,辅以法治。”
徐然在这里使用的就是“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对应的方法论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近代诞生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若是用于辩论或分析,可以说是无往而不利。
众人听罢,均是震惊不已。
本来他们是卯足了心思,要看徐然的笑话。
可没想到,徐然竟真的给出了答案,并且答案还是如此地清晰明了!
事实,徐然讲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汉代以后,儒、道、法三派学说进一步融合,最终形成了“儒表法里”的综治模式。
也由此开启了华夏两千多年“德主刑辅,礼法并用”的治世方针。
别看徐然说得轻巧,那是穿越者的帝视角。
但在这个时代的人听来,可是振聋发聩,醍醐灌顶。
受限于这个时代思想的局限,要想捅破这层窗户纸,难如登天。
蔡邕捋须微笑,轻轻仰头,就如饮了一杯陈年佳酿。
他穷极一生,通读三千典藏,方才略有心得,今日却被少年,一语点破。
学无老少,达者为先。
若非拉不下老脸,蔡邕都想当场拜师了。
在出题之前,蔡邕的心理预期并不高。
毕竟,治国的问题,对于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来说,有些超纲了。
但少年的回答,令他极为满意。
蔡邕微微脸红,每当父亲心情非常愉悦的时候,就会习惯性地做出这个动作。
在场众人,从蔡琰的态度中,也看出了端倪。
看来,今夜是这位徐姓公子,拔得头筹了。
哎……
不少人虽看不惯徐然嚣张跋扈的姿态,但对于他的学识、见解,还是颇为钦佩的。
卫仲道不死心,巨大的心理落差,让他无法接受。
在赴宴之前,他是夺魁的最热人选。
甚至,卫家连提亲的彩礼都筹备好了。
“徐公子所言不对!”
“关于治国,圣人先贤早有论述。”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
卫仲道话没说完,再次被打断。
徐然不耐烦道:“你可闭嘴吧!”
“修身、齐家,就能治国平天下了?”
“腐儒便只会空喊口号而已。”
“空谈误国!”
“若是口号喊的好,就能治理好国家,那我们啥也不用干,就聚在一起喊口号行了。”
卫仲道被臊得脸色通红,争辩道:
“圣人之言,乃我辈毕生追求之志向,你怎敢……”
话说到这,他不仅一怔,嗯,对方真的敢……
徐然冷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