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赋闲在家读书,越读反而越是不得要领,突然听了王先生的学问,顿时惊为天人,今日正是沐休日,西山已是皑皑白雪了,许多人穿着厚厚的棉衣,联袂而来,足足两百多个读书人,那刘健之子刘杰也来了,彼此之间,大家还算熟悉,所以相互之间颔首点头,小朱秀才来的最早。
其实这几日,他都住在西山,因为往返最麻烦,这小朱秀才已经不穿儒杉,头戴纶巾了,而是很没斯文的,裹着一件袄子,下头是棉做的马裤,众人见了小朱秀才,纷纷见礼,小朱秀才黑了,也瘦了,不过见来了许多同学,他倒是很开心!这些日子一个人埋头苦干,累点不算什么,主要是寂寞啊!
偶尔,张信会领他一起做点事,可张信太老实了,和他说话,说着说着就说死了,连朱厚照这么活跃的性子都不知道该怎么样才可以很好的沟通下去,最终两个人的交流方式,大抵就剩下了嗯嗯噢噢嗯?嗯之类。同学们就不同了啊。
说话很好听,大家见了小朱秀才,这个道:“先生最器重的便是小朱秀才,小朱秀才这些日子都在西山,想来又学了不少学问吧。”,“小朱奉行先生知行合一,定有什么心得,来来来,说我们听听。”朱厚照兴奋得不得了,果真这地没有白耕啊,他刚想说,却见一人徐步而来,这人正是王守仁。
王守仁的脚步走的不紧不慢,众人便呼啦啦的又朝王守仁行礼,王守仁只点了点头,接着看向朱厚照:“小朱秀才学了什么,说来听一听。”这时,朱厚照倒是显得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了。
他想了想,才道:“国家以农为本,百姓有了饭吃,才最是紧要。”众人不禁失笑,还用得着你说吗?这个道理,大家早就知道了,王守仁却没有嘲笑他,而是带着淡淡的笑容道:“你继续说下去。”朱厚照又想了想,便道:“可怎么才能使百姓有饭呢?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见,想要让人吃饱饭,不饿肚子,绝不是读书人口里说说而已。”这一下,众人倒是沉默了。
再没有人取笑朱厚照,而是一个个神色认真起来“这……就是王先生知行合一的学问啊。读书人不能只嘴上能说,还要俯首去做,就如先生教我们耕地一样,先生只是让我们耕地吗?”
“我们读过书的人,耕地的手艺不及农户的一半,其实这耕地的本意是在行动中去获取耕种的知识,再积累这些知识,贯彻行动中去。”
“如同……丰城伯张信一样,你看那张信,他读过书,他也在西山耕地,可他和寻常的农户不一样,正因为他读过书,所以他有知,因而他耕地时,更注重方法和知识的积累,但凡有什么心得,都会通过竹片将其记录下来,记下来之后,才可耕出更好的地了。”
“寻常的农人靠着老祖宗的经验,一亩地,倘若只能出三石的粮,可他不同,同样的作物,他可以产出四石甚至是五石,这是为何?”
“是因为他贯彻了知行合一的缘故,他会不断的去观察,什么样的作物施什么肥最好,什么样的作物需要浇灌多少水,甚至他会记录不同地温之下作物的生长,这就是他和寻常农户不同之处呢吧。”
“现在的读书人总是说要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实这都是空话!为何朝廷敕封张信为丰城伯,而不敕封这些号称要大治天下的读书人?这是因为,一个丰城伯,他虽只是让一块地提高了一石的产量。”
“可因为他的知行合一不断的积累这些种地的学问,将来推而广之,将这些经验和学问传播天下,整个天下,又能增长多少粮食呢?”
“一百万石,一千万石?又或者五千万石?这是何其可怕的数字啊,这些粮食又可以养活多少人呢,丰城伯每日所做的,其实不过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一件事,读书人不屑为之,可他的行为,和他的行为所积累出来的真知,却使天下人受益。”
“即便一百个才高八斗的大儒,十个所谓贤能的大臣,也及不上他一人对天下人的恩惠。”众人越听,越是津津有味,小朱秀才竟能举一反三,实是很了不起啊,朱厚照在父皇那儿,没有享受到尊重,可在这里,却享受到了,看着众人专心致志地听着他说话,他心花怒放。
于是继续说道:“现在张信打算在培植一种能够在大漠中生长的作物,倘若这种作物当真能在大漠中生长,那么……历朝历代的先贤们做不到的事,便可自新建伯和丰城伯的手里完成,你们知道这将会带来多大的收益?”
“大明长久以来,鞑靼人袭扰我大明,我大明边镇的军民苦不堪言,可大明对于他们始终无可奈何,这是因为,我们的军队即便是打败了他们,可最终也无法适应大漠的环境,不得不又退回关中腹地。”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