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兵李如松”,他平静回答。
“……嗯……来人,传李如松进来。”尚书淡淡的让李如松也进来了,这并没有出乎梅国贞的预料。
李如松本来就是今天的在场的某一位或者某几位大员的中意人选他们和辽东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份深厚的人脉基础是他所不具备的。
李成梁花了那么多年的时间经营文臣的关系,不是白来的。但是这并不能阻止他拿下东征军主将的地位。
事实上,万历皇帝的人选是谁已经很清楚,这一点,尚书非常清楚,他之所以这样做,则是因为另外一各方面的压力也相当大。他的背后,也有一整个利益集团的需求,支持他开战的势力,是整个沿海地区各省的大员们,谁都不想让日本从他们的辖区开战,所以卯足了劲儿要祸水东引。
为了促成这一决策,他才如此大声的疾呼,而当人选出现了分歧的时候,尚书也面临着其他的压力。而且压力不小。
且看李如松风风火火的进来,抹了一把汗,喘着粗气,模样有点狼狈,反梅国贞,淡淡然的模样,一滴汗也没出,神色泰然自若。
有古之名将风范,可以说一个像卫青,一个像霍去病。支持梅国贞的官员暗暗点头,而支持李如松的则皱起了眉头。
就是尚书自己也不得不在心里表示,这一刻,他心里的天平倾向了梅国贞。比起脾气乖张的李如松更加谦和有礼,这也是相当一部分骑墙派最终倒向他。
而反观李如松,自己的乖张脾气得罪了不少文官大员,他们得知了主将之争以后,无论是否在朝,都开始主动为萧如薰造势,无论如何都不叫李如松得意,这下武将勋贵针对李成梁发力,这些地方大员骑墙派又对李如松发力,梅国贞反倒占了大便宜。情况真的发生了改变,这些,尚书大人是心知肚明的。
“今日兵部叫梅国贞来是有问话要进行,李总兵,兵部没有叫你过来,你为何不请自来?而且还在兵部衙门前大吵大闹?”尚书首先开口,态度暧昧。
“回禀部堂,我李如松十三岁上战场杀敌建功,到今日,三十年整,驰骋疆场三十年,不说百战百胜,也是胜多败少,建奴和蒙古部落哪个不知道我李如松的大名?”
“我为国戍边三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这一次,倭寇进犯朝鲜,就在辽东边上!就算是为了保护家园,也应当让辽东兵为主力出战。就近出兵,也能节省粮草军饷,更别说倭寇杀我大将和军卒,与我辽东军有不共戴天之大仇,于情于理,这个仇,我辽东军一定要报!”
“所以我来了,想向部堂讨个说法,这位梅国贞,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居然说我辽东兵不堪用!”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