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谓之唯楚(2 / 2)羡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此外,茅草集到绿柳巷之间的小桥是楚父参加科举取得秀才功名后,楚老爷子心之所至,自备石料请茅草集百姓所修建。

小桥修成后,道路畅通,茅草集百姓去到市坊便无需饶姑苏城走一大圈了。

茅草集百姓感念于楚老爷子的恩情,平日里对楚父母极为照拂。

教楚珏打猎的方姓猎户在楚父病重期间时常送来一些肉食,助楚父调养身子。便是感念于楚老爷子修建小桥,让他外出打猎省了不少功夫。

楚父亡故后,未多时,楚母病重,让本就贫寒的家庭更加不堪重负。

是邻里乡亲纷纷慷慨解囊相助方才得以度过难关。

茅草集百姓皆是贫苦人家,勉强维持温饱已是艰难...碰上艰难年月,逢年过节也沾不了荤腥是常事,本就少有余裕。

乡亲们好心,东家一文西家一两,积少成多,终是凑齐银钱给楚珏买药。后半生操劳的楚母在生命最后年月终是走得轻快些。

楚珏把每一笔帐都记在心里,以待日后归还。

这个自小聪慧懂事的少年,在母亲病入膏肓期间瞒着母亲跟学塾夫子辞别。

去大运河码头做扛包、卸货这些脏活累活挣些幸苦银两。姑苏城内许多已经及冠成人的贫寒百姓都吃不得这个苦。

古籍有云十五而志学...这个才十三连志学之龄都未到的少年,却早早离了学堂,做着连及冠之人也不乐意做的活计。

一日辛劳后,少年心满意足地拿着工钱回到茅草集家中。虽然浑身酸涩不已,但是少年却满面笑容...

笑容和煦,如春日里草长莺飞天的明媚阳光。

回家后,少年极有耐性地守着炉火煎好药,细心吹凉后盛给母亲。

闲谈时不经意同母亲讲些学塾趣事,以及今日又从书上学到哪些华章词句。

已是病重身子骨虚弱的母亲强撑着侧起身来,嘴角流露一抹温柔的笑意,眼里满是骄傲和欣慰,细心倾听着这些温馨琐碎的细事。

面色苍白的楚母频频被楚珏逗趣,不时点头含笑,苍白的脸色上只有在笑意上头时才会泛起阵阵红润。

楚母紧握着楚珏的手,手心冰凉,目光却温暖,痴痴望着楚珏神采飞扬的脸,如同望着清晨即将抬上天空的日头。

此情此景,天色昏沉,日暮西山。一年四季,恰逢春朝...本该是春日融融的?也正是春日融融!

儿行千里母担忧。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万古至理,遗憾的是...少年楚珏不是从书上读来的这番道理。

楚母亡故以后,楚珏起先在大运河干些脏累的活计,每逢运河停运之时,便随着猎人上山打猎。

省吃俭用,每月如有留下余钱,立马归还于邻里乡亲。

邻里乡亲每回见着了这懂事的苦命孩子,都会热心地邀楚珏去自己家吃顿便饭。

有些心肠柔软的妇人更是背地里为楚珏偷偷掉了几把眼泪。懂事的楚珏见了叔叔婶婶们都存敬有加...平日里帮着妇人提个水,助汉子修缮茅屋是家常便饭般轻巧之事。

在楚珏的不懈努力之下,一年后便还完了半数账务。

这时朝廷下令扩大府兵规模,官府所辖的兵器铺奉命招收学徒。

兵器铺铸剑师老杨的父亲与楚老爷子是旧识...杨老爷子当年外出谋生,年岁渐长想着落叶归根便回到姑苏城。

老年归来的杨老爷子,寻故人叙旧之时,打探到楚珏的境况。便让大儿子收楚珏为学徒,学徒初学两年是没有工钱的,这是行规。

可杨铁匠见楚珏勤奋钻研且吃苦耐劳,是块打铁的好材料。便不时给楚珏一小笔银两生活。

楚珏拿到手后,首要事就是买酒给老杨,余下的银子都还给乡亲。

自己分毫不留,就连身子骨日渐壮硕,撑破了衣服仍是缝缝补补不舍更换。

老杨心善,着实看不过去了,便带着楚珏添了一身新衣衫。楚珏自是万般推辞,可架不住老杨雷厉风行直接付账。

就这样少年楚珏在兵器铺度过了两年学徒,一年铸剑的生活。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福祸说不清,道不明......也无需说,无需道,凡事求个问心无愧便好。”

那年楚父在病榻上对楚珏说道,这个中年汉子本该是一生中最为生机旺盛之时,此刻却形如槁木,唯有眼神极为坚定有力,刚毅不屈!!!

楚父在回光返照的关头强用着最后一丝气力,紧咬牙关,字句清晰地对楚珏说道:“珏儿,日后你在人生的江湖里兜兜转转...会遇着许多人经历许多事,会为了生存而心有顾忌。当生和义必须做出取舍之时?我要你行事问心无愧!”

随后楚父言语一顿,眼神坚定地望着楚珏:“可否?”语气间没有丝毫问询,是叮嘱的语调!

幼年楚珏望着父亲坚定的神色,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在心里酝酿...

很多年后,当楚珏读了很多书,走了很多路,见了很多人以后才明白,那种微妙的感觉世人称之为豪情!!!

那年,楚珏攥紧双拳,重重点过头,应道:“可!”

楚父大笑三声...溘然长逝。

昔年开国太祖定国号为楚,据传是从古籍善本上领略了一句读着便生豪情的话语:

战国之初,楚有一族。因其族人德才兼备,重情重义,备受推崇。谓之唯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