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猎》这几个大字,赫然入目。
这首词荀宁再熟悉不过了,即便是前世上了大学,他还能全首背诵。词写于熙宁八年,而现在才是熙宁七年,距离苏轼出任密州知州还有一段时间。
此时的苏轼,因为奔丧结束,回归京师,等着外派,想来他是已经知道自己要前往密州了,再联系如今朝堂上的变故,才写下这么一首词。
“你稍等一下,我将这首词填完,你再带回去,然后告知苏大人,用澄心堂纸再誊抄一。到了晚间,我在国子监门口等你,你交给我,营救晏几道之事必成!”
事实上,荀宁答应帮助晏宜,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之前所想的,不能让晏几道背负着诽谤新政的骂名,从而因为赠书之事而连累自己。
“嗯。”
晏宜此刻没有了任何瞧不起荀宁的心思,毕竟打赌的那首词,已经被自己的六叔亲自认可了。没有什么比这更具有权威的品评了,这相当于认可了荀宁具有非同一般的才气。
荀宁也不再废话,取来纸笔,在信笺之上便是写下了词的下阙:“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写完之后,荀宁停笔,略微思索了一番后,在信笺之上,继续写了起来:“闻知苏公子报国之志,荀宁特以下阙之词相和。荀宁年幼,行文若是不知轻重,还请苏公子指正!”
信笺写罢,荀宁将其小心翼翼的收好,随即交还给了晏宜。
晏宜见状,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随即捂着面庞,向荀宁告辞。
“苏子瞻的墨宝,可不是平常人能得到的。你这小子倒是运气好,不过话又说回来,这可是一件担风险的事情。”晏宜离去,荀宁也在内室门口再次碰到黄庭坚,“过些日子,皇上要来国子监看望众多生员,你这么高的个子,必定会引起皇上的关注。若是到了那个时候,你言行举止一切要小心为重,切莫谈论新政的弊端!”
“学官教训的是,我一定会遵从!”
对于黄庭坚所说,荀宁再清楚不过了,因此也就很爽快的回答。
两人又是说了一会儿事情,黄庭坚就将荀宁送离了文学馆。
时间到了傍晚,荀宁按照约定在国子监大门口处,果真是等到了晏宜。
“你填的词,正合苏大人的心意。他即将出任密州知州,这一件事没得办法参与,作为我六叔的好友,他也让我带来一声谢谢。”
晏宜将苏轼所写的那幅字递给了荀宁,此刻的他对荀宁表现得异常尊敬。他可是见到苏轼在看到了荀宁所写的下阙后那股欣喜若狂的样子,眼前的荀宁绝非一般的兵士,也不是普通武学生员所能比的。
面对荀宁这样的人,晏宜就算是再怎么傻,也能明白,决不能将其看轻,否则的话,后果不堪设想。毕竟,晏宜已经因此吃够了苦头。
“事情成功以后,还请足下到我家里坐一坐。”
“没问题。”
荀宁接过那幅字,与晏宜告辞了后,就快马加鞭的往种家赶。
待回到种家,已是深夜时分,好在种诂的书房还亮着灯,这让荀宁放下心来。
“深夜回家来找我,想必是有要紧的事?”
荀宁进入书房,朝种诂施礼,此时此刻,种诂正捧着一本兵书仔细研读。
“让我猜猜看,你想必是为了晏几道一事而来的吧?”
荀宁闻言,不由得诧异了起来,自己还没怎么说话,种诂就猜中了自己的心思?
“建中回来跟我说你昨日与晏宜打赌,赢了他,后来又是知道晏几道被抓,前后不过一天的时间。你若是再不回来找我,恐怕就会有不堪设想的后果出现。”
“种相公说得没错,此事关系到我自身,也受人所托,不得已才掺和进来的。”荀宁捧着苏轼的字,将它放在了种诂的面前,随即躬身表示歉意,“我本不想参与朝廷中变法派与保守派之间的争斗,奈何实在是波及到了自身,还请种大人恕罪。”
望着桌上的澄心堂纸,种诂并没有将其展开,而是盯着荀宁不断摇头道:“你初来乍到京城,想不淌这一股浑水,恐怕怎么着都做不到吧?”
“晏几道不过是个词人,平日里也就办办小的差事,他对新政丝毫不关心,却也连累了进去。此事虽不是因我而起,但总不能见死不救吧?”荀宁劝说了起来,“朝廷党争,受牵连的永远是无辜之人。种大人若是看得重我,就将这一幅字献给皇上吧。”
“行!”
种诂点了点头,便是拿起那幅字,将其展开,片刻之后,就是脸露欣喜之色:“这是苏眉山的墨宝!你这小子可以啊!前些日子吏部刚下来一批外放知州的官员名单,其中就有密州知州苏子瞻。绝妙好词,绝妙好词啊!若是我所料不错,这首词一献上去,皇上必然会释放晏几道。”
荀宁也同样是点了点头,表示他认同种诂的话。
这首词是文人代表苏轼的作品,虽然表面上是在描写外出狩猎的情景,但是其中隐藏着表达了一种强烈报效大宋王朝的心思。
同样是文人的晏几道,虽然没有类似的词曲作品,但所写的词无一不是婉约的文人交友的意思,与新政毫无瓜葛。倘若是凭借这样的诗词,就将晏几道定罪,那么天下还有几人愿意为大宋朝效力呢?
这才是荀宁想借助种诂献字给天子的真实意图。他相信,身为大宋天子的赵顼,也能参透这层意思。
种诂虽然是个武将,但他对文学也同样有一定的研究,怎能不明白荀宁的意思呢?如此一来的话,献字这个事情既没有在明面上表露出抨击新政的行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吕惠卿等人的情绪。
“此事,交给我来办理就行了。明日一大早,你就回国子监武学馆,记住不要四处打听,否则也同样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多谢种相公成全!”
“你好自为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