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殿。
朱元璋迫不及待地发问道。
“橚儿,这水泥你是从哪得来的?”
朱元璋声音都有些激动得发颤。
道路一事,不知困扰了神洲几千年?
将水泥了解透彻,才是功在千秋的头等大事。
朱橚淡淡颔首。
“是我从某个老泥匠的口中得知并且改进的。”
要知道正常的流程,可是需要经过高温烧制、再加上精细研磨等化工技艺的。
而对于此时的大明来说,只要把相应制作流程给到专业人士。
无疑可以用现有手段,打造一条水泥生产线。
众人闻言,甚至连呼吸都急促了几分。
他们本以为水泥是从何处买来的。
连调用国库的心思都有了。
但没想到,制作方法竟是殿下改进出来的?
这是何等难以置信?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拿到现有的水泥只是一时之计。
知晓了水泥制作方法,才可以代代相传,造福千秋。
即便制作效率稍慢一点。
这一代或许不能将平坦的水泥路铺满大明。
下一代呢?
在代代接续之下,总会有一天。
大明国境上,会铺满水泥所刻画的条条大路。
最终,条条大路通大明!
李善长满是欣喜地笑道。
“若不是亲眼所见,谁能相信,世间会有如此神物?”
徐达赞许地点了点头。
真没想到,大明的堤防、住房、道路问题。
今日都在他女婿的口中,得到了长足的改善。
朱元璋十分满意地盯着朱橚。
他的橚儿给他的惊喜,实在太多太多。
大明有此子,何愁不兴啊!
他向朱橚笑道。
“橚儿,不妨将水泥的制作流程写在宗卷上,咱不日便可遣人开始制作。”
………………………………~
眨眼,就是十几天过去,随着水泥的应用,水患得以解除。
而朱橚的名声也随之大躁。
翌日,清晨,金銮殿。
殿内一片肃然气息。
朱元璋端坐殿首。
众大臣面色严肃,如苍松般挺立一旁。
众皇子,也早已在殿中等候。
今日便是当众宣布徐达再次北上的日子。
这代表着,大明与北元的第二次大型抗衡将要拉开序幕。
在固守政策下。
北元一方自然集结己方最精锐力量,准备撕破大明防守。
但在场的文武百官,谁愿意再看见这一幕?
一百年前。
北鞑趁着重文轻武的宋朝势弱。
挥师南下。
在汉人的国土上,肆意掠夺、血腥屠戮。
随后以统治者的身份自居。
将汉人视为绵羊、将汉地视为羊圈。
压迫了汉人足足百年。
在朱元璋坚决的驱除鞑虏之下。
北元终于被驱逐出汉地,活在北元阴影下的百姓得到了喘息。
更振奋人心的是,在朱元璋的带领下。
首次北伐大捷,大片的失地被收服,北元受到沉痛一击。
但一年的休养后。
将汉地视为囊中之物的北元,欲要伸出爪牙夺回统治之位。
满朝文武谁肯答应?
北元一次打不怕,就再打一次。
一次剿不灭,就打到其被彻底剿灭。
而这一切,全都需要依靠那群悍不畏死、奋勇杀敌的将士,和将军。
众人敬仰的目光纷纷看向了殿中徐达的身影。
此时的徐达已经换下了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