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四章 深潜者计划(1 / 1)煮不烂的耳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由于泰坦号的整体材料也未进行改装,所以内外部的材料抗性峰值还没有具体测量。

所以说这次是测试可控核聚变引擎的比冲量,也是测试泰坦号自身材料抗性的极限,这将决定接下来泰坦号的飞行速度。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阮林目标的最高期望值为光速的1%。

同时根据火箭公式也要推算出具体使用燃料。

地球上的最早期的代达罗斯计划设想中,核聚变引擎的尾气喷出速度可以达到真空光速的7%,因此,单人飞船的结构、有效载荷、后备燃料总重10吨的条件下,飞船加速到百分之一光速需要1.54吨燃料发生反应并向后喷出

而之前地球科学家的设想中,核聚变引擎设计的尾气喷出速度可以达到真空光速的12%,飞船加速到百分之一光速需要0.87吨以上的燃料发生反应并喷出。

阮林飞奔出了“火星”基地,朝着泰坦号方向大喊:“wit!可控核聚变引擎研发成功了,现在对泰坦号进行后续的引擎适配和改装!”

再望向周围时,阮林已经傻眼了:原先的空荡荡的冰面,如今全是一座座透明的无菌组装基地、提炼基地正在工作,它们应该也按照自己的要求进行了无菌化处理。看来这几个月内的变化还真是天翻地覆的。

“好的,祝贺您,阮博士。这将是对泰坦号质的飞跃,后续的飞船也可以搭载可控核聚变引擎了。”

此时有两种从未见过样貌的机器人从自己旁边飞奔而过,一种看起来就知道是有何作用,它们的全身就是一整个小型起重机,另一种的机械躯体和人类相似,只不过全身有五个粗壮的机械手臂。

阮林倍感疑惑:“wit,你会自己制造其他种类的机器人了?”

“是的,阮博士。自从我转移至这台量子计算机上后,我似乎懂得了什么叫做学习。我从您前几次教导我的知识中,独自制造出了这两台机器人。其中一台是起重机器人,它们数量现在共有1200台。主要是成群工作的,只需要5台这样的起重机器人,可以轻松吊起1500公斤重的物体。”

wit接着说道:“另一台是我根据那些三角形建筑中发现的大量不知种类的计算机而开发出来的精密拆卸机器人,我们需要研究这种从未在理论中出现的计算机。当然,它们也可以为我们完成后续的泰坦号原引擎的拆卸和精细部分的组装。”

阮林笑了笑,看来wit也不需要自己进行这方面的教导了。

“对了,核动力钻冰机器人现在生产情况如何了?还有这些基地的建造情况。”

“钻冰机器人现已生产超过40台,我们不能实现大规模量产,它所消耗的燃料实在太多了。组装基地目前有230座,提炼基地有93座。目前我们已钻过木卫二厚达25公里的冰层,它的下方的确有一个海洋,我们并没有继续往下探索。

我们仅在接近最底处冰层附近采集海水,并在地表的无菌提炼基地中进行提炼,我每小时都在为您传输着氘和氚,以便您的实验不会中断。”

阮林呆滞着望向泰坦号:“我全身心太过投入了,我甚至都忘记了这个原材料的事情了,我还以为我们携带的水量已足够支撑我们的实验了。谢谢你,wit。”

“这都是我应该做的,阮博士。接下来由您发布下一阶段目标。”

阮林说道:“地表上,我需要你操纵大量的起重机器人和拆卸机器人进行泰坦号的引擎重新组装和遗迹中的电磁脉冲炸弹发射装置适配。

而木卫二下方的海洋达到了10万米的深度,我们如果想要进行深度探索,必须制造出一台深潜器,主要设计由我来全权负责。”

“好的,阮博士。”wit即答道。

目前人类最高下潜深度达到了海底一万多米,但木卫二的海洋高度是十万米,这是十倍的挑战。

体压强的威力非常巨大。假如以地球大气环境中的一个标准大气压作为计量单位,那么在海中每下潜十米,深潜器所承受的液体压强就相当于10个标准大气压。而作为对比,地球发射的航天探测器即使在宇宙中飞行万米,也只需要克服大约1个标准大气压。

阮林此时才想起来关键性要素,这里是木卫二,而不是地球!

考虑到木卫二的质量较小,它的水压随水深增加而升高的幅度没有地球那么大。地球是木卫二表面重力加速度的7.5倍。

阮林开始了脑算,根据线性关系,木卫二下方十万米深的海洋底部水压为1335个地球标准表面大气压。而里地球上的马里亚纳海沟一万一千米深处的水压相当于约1097个地球标准表面大气压。它们深度相差十倍,受到的水压也相差了十倍。

也就是说,尽管木卫二的海洋非常深,但其实底部的水压非常低。

阮林开始翻阅人类历史上制造的深潜器。他随后决定采用轻质高强的钛合金当作这个深潜器的外壳,虽然这可能会使得泰坦号携带的钛合金库存见底,但为了完成人类寻找本恒星系内的生命愿望,这都是值得的。

阮林开始在主控室画起了工程图。

为了抵抗深海中的水压,深潜器需要具有圆润的外形。曲率必须过渡平滑,没有尖锐的棱角。平滑的拱状外形可以将外部压力均匀分布于结构的整个表面,可以参考地球上的鸡蛋。

其次考虑到其他因素,阮林并不打算让它执行载人任务,它的内部必须摆满实时影相传输设备。并且为了避免碰撞危险,下潜后直接由wit进行操纵,阮林主要负责观测任务。

最后便是要携带几个水下采样器,携带回深海的矿物、沉积层、可能存在的深海生物及深海水这些珍贵样本。

有了地球已经成熟的深潜器技术,阮林很快便完成了工程图纸的绘制。

阮林抬头松了口气:“wit,工程图完成了。这台深潜器我希望能在一个月内完成!希望我们能在深海之下发现未知的生命。这次计划我命名为‘深潜者计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