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光?吉兆?”
独自嘀咕了一声,见到周府大门打开之后,诸葛青山也没有犹豫,大步的踏了进去。
而一进门,他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满地的尸体,以及那已经开始有些凝固的血迹,这凄惨的场面一时间让他有些难以适应。
但,这还不是最让他震惊的,最让他震惊的是府内那些正在走动着的军士们,他们手中搬运着成箱成箱的白银,粗略一数,估计都有好几百万两。
结合这一幕,这位本就聪颖的书生顿时就明白了一切。
“为官者如此,汉家气数怎能不尽?不过,幸好,幸好。”
“阁下在说些什么?”
还没等诸葛青山从刚刚的震撼中缓过神来,朱慈烨的声音便从另一边传了过来。
“草民诸葛青山见过贵人!”
“阁下不必多礼,是我执意要见你的,哦,对了,你的那位同乡呢?”
诸葛青山瞬间就明白了朱慈烨说的是谁,顿时笑着答到。
“他听闻贵人的御营火骑在南街选拔人才,已经去投名了。”
“哦?是吗,你们两位,还真是人如其名啊。”
朱慈烨象征性的夸赞了一番。
其实他想着见一见这位书生,也只是突发奇想罢了,但就在刚才,他果断改变了这个想法。
无他,因为这个书生自言自语的那句话,他,偷偷听到了。
当即,朱慈烨便开口直截了当的问道:
“敢问阁下,你刚刚所说,汉家气数怎能不尽?难不成,阁下早就知道,汉家气数将尽之事?”
一时间,诸葛青山面露尴尬之色,但他却并没有表现出慌乱的神色。
“没想到被贵人听到了……”
“说说吧,这没别人。”
朱慈烨干脆的坐在长廊一边的椅子上,翘着二郎腿,就这么等待着面前这位书生的下文。
“回贵人的话,贵人猜的没错,小民早就知道,汉人气数将尽,大明垂垂危矣,但这并不是小民故弄玄虚,而是小民通过天下形势分析可得。”
“哦?”
听到这里,朱慈烨忽然来了精神。
“贵人可知小民来着哪里?”
“哪儿?”
“阁下自河南而出,崇祯三年,中原大旱,颗粒无收,小民虽宗族迁徙蜀中,崇祯五年,蜀中叛乱,小民族人皆死于战火,唯有我还生还,数十年来,小民辗转各地,对于各地的民情,小民不敢说全知全能,但也是略知一二,甚至连西域,小民都曾跟随商队去过几次。”
“阁下见识广泛,佩服。”
“贵人严重了,只是路上见闻而已,其实不值一提,但,小民想告诉贵人的是,贵人身居京城,可能不知大明全貌,如今大明边患不断,内部更是地方叛乱难以镇压,但其实在小民看来,这两个祸根都无法真正动摇大明的国本,真正动摇国本的……”
诸葛青山刚准备说出口,但却被朱慈烨止住了。
“真正动摇国本的,是百姓吧。”
听到朱慈烨的话,诸葛青山眼神一亮。
“贵人果然聪慧。
古人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而天下百姓就如同这水,即可安大明国本,又可成大明祸根。”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