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章:棘手的朱元璋 3更求收藏(2 / 2)007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极有可能,让朱重八走向不好的极端。

这种价值观塑造过渡阶段,就与人处于青少年叛逆期一样。

即不是孩童的蒙昧时期,容易被动接受灌输。

又不是成年人那种理智期,内心强大的理性会克制感性的冲动。

其实,青少年时期的敏感叛逆,本质也是价值观塑造的过渡问题。

这个时代不同。

普通的百姓,无法接受教育,甚至一辈子活动范围,都不会超过方圆五十里。

所以普通乡民,终其一生,也不可能完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塑造,本质,一生都处于后世孩童的蒙昧期。

只有读书人,以及类似陈友谅、朱重八这种见识过外界,历练过的人,才会在观察世界,亦或是读书中,不断塑造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无疑,陈友谅就属于那种自觉观察,树立了自己认为正确看待世界的三观。

朱重八则处于三观塑造的过程。

他即没有为人父母的经历。

也没有做老师的经验。

这类即便父母、老师都棘手的特殊时期,他的确也很为难。

而且他对朱重八寄予了厚望。

对历史熟知的原因。

他觉得,如果他在这场革命事业中遇到不测。

如果他能把朱重八培养成一个合格的劳动者先锋队员。

朱重八只要能本着一个真正劳动者先锋队员的态度,拿出历史的铁腕来。

即便思想理论差一点。

也能保住劳动者革命的果实,不被窃取。

让那些想要窃取革命果实的阴暗小人,尝一尝朱元璋铁拳的滋味!

朱重八本身处于的三观塑造客观时期。

以及他对朱重八的厚望。

对于朱重八,他更多是潜移默化的引导。

同时暗中观察,调整引导的方式。

这种催人有可能向好坏两个极端迅速发展的批评,他就有些束手束脚。

‘再看看吧。’

他在心中暗道一句。

陈恪转头后,朱重八才松了口气。

说实话,有什么问题,他更想向刘伯温请教。

而非向陈恪。

他总觉得,距陈恪的高度太远了。

陈恪这人,让他本能有种畏惧!

陈友谅为什么没有愤而离开?

这个问题,刘伯温自然看的很清楚。

陈友谅是个极其现实,极为聪明的人!

这人聪明的看到了陈恪此人的强大,现实的认为,离开单干与陈恪为敌,战胜陈恪的可能微乎其微。

所以,即便野心再大。

这种聪明现实的人,再遇到一个更加强大的人后。

也会老老实实。

当然,陈友谅的自强心、自尊心也很强大。

将来未必不会,因为一个不服输的念头,离开。

只是,刘伯温的品性,做不出背后对别人评头论足的事情。

而似陈恪提倡的,劳动者先锋队员,要敢于自我批评,对战友的不足,坦坦荡荡,光明磊落,展开批评,挽救自己的战友。

这些他认为有道理。

可现在他却很抵触,做不到。

这与他接受的传统教育,完全是背道而驰的东西。

给刘伯温造成的思想冲击,一时间让他难以适应。

而刘伯温日后,对今日这种行为,也懊悔了一辈子。

劳动者先锋队,1353年反封建权力分封,重要队员脱离劳动者先锋队事件发生后。

重要会议卷宗,就明确记录了:已担任劳动者先锋队主要八委员之一,重要职位的刘伯温,曾对今天发生的事情,做了深刻的批评、自我批评。

自此后,身处重要职位的刘伯温,成为劳动者先锋队内,最敢直言说话,最敢对战友批评、最深刻批评剖析自我的劳动者先锋队员之一。

党史明确记录肯定了刘伯温这一功绩:正是刘伯温对批评、自我批评态度的转变,震动了劳动者先锋队所有人,从而奠定了陈帅要求的批评、自我批评。

对劳动者先锋队形成真正批评、自我批评优良风气,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ps:新书求收藏鲜花评价票月票评论支持。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