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只是一个小插曲。
排练将近,众人的目光再次回到了剧本上。
谭松蕴也连忙告辞去化妆了。
陈青松则和一位肥头胖耳的男演员在一旁交流。
“班哥,一会儿我要是有哪里弄得不好,你可记得帮我点出来。”陈青松说道。
“我看《毛骗》你不是拍的挺得好的嘛。”班讃挤着一双眯眯眼,富态地笑了笑,“再说,你本来就是导话剧出身的,拍完一部影视剧就把老本行忘了?”
“嗐,我这不是一年多没碰话剧了吗,难免手生!”陈青松解释道。
毕竟话剧的呈现形式跟影视拍摄不一样,他还真有些担心一时间转换不回来。
“行。”闻言班讃点点头应承了下来。
但他又紧接着补充道:
“不过我主要精力还是在戏里的,咱们这儿又没有监视器,所以可能帮的有限。”
他在戏里饰演的是11号陪审员大学保安。
不过他在是演员的同时,也是导演,曾执导过舞台剧《纽约·风筝》,比起其他老师更熟悉导演的工作,所以陈青松才会找到他,当做一层保险。
······
过了一会儿,所有演员就位,但他们却并没有直接上台。
倒不是道具、灯光等没弄好,而是在上台之前先要“坐排”。
也就是演员们带有表演性质地一起朗读剧本台词。
这样做,一来可以帮助他们熟悉台词,二来也可以帮他们预热一下情绪。
当然,在这之前,陈青松需要先大体描述一下这部剧的主题风格,让演员们对此有一个大致的把握。
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面对同一个剧本,不同的演员会有不同的解读和诠释。
这就会导致他们演出来的风格千差万别。
所以,陈青松得先给他们确定一个明确的方向,让演员们朝一个方向使劲儿。
“《十二公民》改编自米国的影片《十二怒汉》,主线剧情是十二位法庭陪审员对一个被指控杀害父亲的十八岁男孩的案件进行讨论。”
陈青松站在舞台前,对坐在观众席前排的演员们有声有色地讲述道。
其中,穿着一身正装的谭松蕴坐在第二排,眼睛亮闪闪地看着他。
陈青松看了她一眼就移开了目光,继续正色地说道:
“我在写剧本之初考虑过,是按照原版的来,还是写一些我们自己的东西,最终我选择了后者。”
“所以考虑到我们不是陪审团制,为了本土化,我把背景设定在了一所政法大学里。”
“学校的法律社团开设了一个英美法的模拟实践课,最后这门课会计入学分,但要求学生们自己寻找陪审团成员,由此展开整个故事。”
“故事的主体就是各个角色所想所思的汇总融合、碰撞冲突,但前面的铺垫我压缩了一下,所以各位老师的言行举止一定要更充分地体现出各自背景、经历、性格和立场的不同。”
说着,陈青松看到众人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顿了一下才接着说道:
“另外,虽然我给这部剧确定的核心是法律的意义,但我把重点放到了人和社会的身上。”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