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该传膳了。”接替了徐应元贴身太监身份的高宇顺提醒道。
崇祯停顿了一下,看了一眼外面阴沉的天气。
“那就传吧。”说完之后,崇祯继续批阅奏折。
这些事情,其实可以让司礼秉笔来批红的。
内阁制度下,皇帝掌握决策权,内阁掌握议政权,六部掌握着行政权,三权分立。
凡是朝廷的重要事务,均先由内阁拟定几条意见,以笔墨写于票签上,然后呈送皇帝批准,这个过程便被称为票拟。
皇帝则只需根据内阁提供的意见,进行最终的决策便可,如此便大大降低的皇帝的工作量,而最后拍板的仍然是皇帝的“朱批”。
虽然票拟、批红制度降低了皇帝的工作量,但事实证明批阅大量奏章是一个人难以办到的,尤其是长此以往,对皇帝来说乃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因此,从明中期开始,皇帝便经常将一些不太重要的奏折交给宦官来代批,而经过内书堂训练的宦官也就此开始成为皇帝重要的帮手,这使得司礼监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获得了一定决策权,开始迅速崛起。
这种情况下,司礼掌印和司礼秉笔,相当于皇帝的秘书,能够当选都是非常有才干的。
光有忠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才干,会揣摩圣意,才能处理政务。
天启为了给自己更多的时间搞创作,搞娱乐,就把所有的奏折给了魏忠贤处理,才让魏忠贤的阉党壮大让文官集团难以抗衡。
他崇祯今天要敢让司礼监的秉笔再次批红,就等于要再次放出阉党,明天文官就会集体弹劾,甚至逼迫崇祯。
现在的文官集团势力更大,手里的权柄也更多了,也更容不下太监出来争权。
崇祯想要改变现在的现状的话,文官集团马上就会扑上来。
所以,为了麻痹文官集团,他还需要继续保持下去,同时慢慢布局。
殉国的忠诚里面,崇祯准备见一两个,探探口风。
左副都御史施邦曜,这个人工作经验丰富,可以镇守一方。
施邦曜,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及第。
历任顺天武学教授,国子监博士,工部营缮主事,工部员外郎。
时奸臣魏忠贤当道,施邦曜不与附和。魏忠贤刁难,不成,迁任屯田郎中,期后迁任漳州知府,善于断案。
后迁任福建副使、左参政,四川按察使,福建左布政使,有政绩。
历仕南京光禄寺正卿,北京光禄寺正卿,改任通政使,起用为南京通政使。
崇祯十六年十二月,任用为左副都御史。
崇祯十五年,时任任通政使,因为维护黄道周被弹劾阻碍言路,施邦曜被削去官籍。施邦曜归家后,日日与姚江书院学人研习阳明学说,切磋学问。
现在是十二年,施邦曜为光禄寺正卿,还没有升任通政使。
今天是不太适合见,但是明天可以见一见。
“皇爷,午膳来了。”高宇顺提醒道。
崇祯抬头看了一眼,发现底下支起了一张小桌,桌上摆着几盘菜和米饭。
肉就一个,其他的都是素菜,还有一份咸菜汤。
没错,身为帝王,崇祯吃的就是这些。
没有办法,为了省钱,为了做表率,就吃的这么差。
可惜,节俭的就他自己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