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在掌控了甲氏之后,留守了三千人在城内,其他人都跨过太岳山,前往太原盆地。
粮食补给充足。
太原盆地,现在基本上也是茂密的森林,而且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部落,都是较小的部落,有相当一部分人现在还生活在林中。
他们平常也参与了侵扰晋国北方的行动,所以姬獳基本上都是到了一个小部落就给强行拆散,抓去当奴隶。
而且越是靠近晋阳,就越是发现,周围有很丰富的水资源。
汾水流到了这里,成为了一片大湖。
不久之后,终于到达了两座大山的中间,汾水的西岸——晋水之阳。
这里倒是十分适合作为重镇的地方,位于猩定盆地和太原盆地之间,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
晋阳城建成之后,数千年的时间成为了不少乱臣贼子的起家地点。
但是缺点就是交通不太方便,而且连接的猩定盆地和太原盆地,水泽还是太多了。
乱臣贼子赵氏就是看中了邯郸那一片土地肥沃,而且有千里的平原,发展机会很足,所以才把都城从晋阳迁到了邯郸。
如何好好研究一番,就会发现,现在的很多国家都没有将国都建立在一个交通不方便的地方。
国都基本上都是大块儿的盆地,平原之间。
不过很多地方现在还都是没有开发的,有一番原始风貌。
所以这么好的一块宝地,不得大力开发?
姬獳已经将未来晋国的发展重心给定下来了,首先是上党盆地,其次是太原盆地,未来人口大迁徙就往这两块地方迁。
为什么不把太原盆地作为最重心呢?
还是因为这里开发度太低了,上党盆地好歹还有赤狄人开发,铎辰、留吁、潞氏、甲氏等等很多部落,人数也不少。
而反观太原这边,文明程度甚至还远远不如上党那边,人数能有那边的三分之一就不错了,晋国内地的那么多地方还没开发呢。
所以想要把太原作为国都,还要等很长一段时间的。
至少在二十年之内是不行的。
姬獳现在十分重视人口的繁衍,现在根据推算,晋国人差不多二百数十万人口,并没有算野人和奴隶,因为这些都不太好算。
而且这个数据仅仅是推算,并不准确,向上或者向下浮动个几十万都是很有可能的。
因为现在基本上都是按照户来作为计算人口单位的。
而每一户之间的人数相差其实也挺大的。
晋国人主要集中在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其他的地方基本上都是地广人稀。
来到太原盆地之后。
.........
秦国人正在郑地誓师。
这个郑,不是现在的郑国都城,而是郑国以往的故地。
其中的缘由还要追朔到两百年前,周宣王之弟姬友被封国于首都镐京附近,国号为郑,都城棫林。
但是这个郑国仅仅存在了三十年,郑桓公迁郑国于河南,建都于新郑。
后来随着秦国打下丰镐之地,所以这里就成了秦国的地盘。
秦伯打算攻打函谷关,从这里前往晋国的本土,但是这必然是一场恶战,毕竟含谷关,可是号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
他想着,要是能将上阳城攻打下来,那么里面的那些铁器的技术,酿酒的技术不就能够被他所掌握了吗?
此次带兵打仗,他可不会亲自前往,依然是靠着孟西白三家的后人带兵。
“晋国人欺负我们秦国人太久了,我们现在已经抓住了机会,和北面的白狄,晋国东边的长狄,还有南方的楚国一起相约好了,要攻打晋国。
所以这一次我们要收复失地,把崤山和函谷关都收入我们秦国的领土,顺便再把河西之地也全部都夺回来。”
秦国人经过上层的忽悠,现在直接战意昂扬,恨不得马上就冲到战场上和晋国人打仗。
楚国现在信还没送到呢,而且秦国和长狄也没有什么联系,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了。
秦伯推行牛耕,命令工匠去研究铁器,一旦有什么重要的工艺长进,就立刻给予丰厚的赏赐。
虽然还没有显露成效,但是他觉得五年之内秦国必定能够强大起来。
...
白狄人倒是也已经跃跃欲试,毕竟他们听说长狄和秦国,也要在这次战争中出面,根本不用担心被晋国打击报复。
就算他们报复了,直接逃跑,长狄和秦国会继续攻打晋国。
还有长狄人,他们也对晋国人恨的牙痒痒,尤其是在向晋国贡献牛羊等牲畜换来和平的时候。
他们的国君也宣扬,晋国人是如何虐待他的儿子长质如,演的声泪俱下,让不少长狄都相信了,纷纷要攻打晋国。
...
反倒是南边的楚国起了犹豫之心。
“大王,此次我们甲氏联合秦国、白狄、长狄一起攻打晋国,现在晋国要想同时对付我们,那几就必须要依靠他的那些盟友了,这一次倒是楚国北上争霸的好机会啊。”
楚王熊旅看着台下的那两个人,他们分别是甲氏的使者和秦国来的使者。
居然已经约好了共同攻打晋国?
他一直都担心晋国的国力太过强盛,自己想要争霸却没有机会。
而现在机会就直接给他送上门来了。
三方共同攻打晋国,他们可能要面对晋国的主力,而自己却面对其他诸侯蔡、陈、宋、郑、鲁卫等。
他觉得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但是他却不想把握住。
因为他觉得现在是趁人之危。
晋国的危难来自于四边的蛮夷,他这样就去挑战晋国的霸权,不够光明正大,就算是打赢了晋国的那些盟友,也不能使他们这些盟友心悦诚服。
楚国岂是蛮夷?要和晋国争霸,那就堂堂正正的争霸。
于是,熊旅做出了惊人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