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 余波(2 / 2)观长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今日又多了一笔大生意,王府那边今日来了采买的婆子,要了些糕点,那婆子当时就尝了几块,觉得不错,说是以后会多来买的。”

秦韵揉着面团,头上裹着布巾,腰里还系着围裙,这样的打扮,多了家庭主妇的气息,少了些烟花之地的风尘气息,或许这才是她想要的生活,即使有些累,但很开心,没有心理上的枷锁。

“我来帮着你吧。”他洗净了手,擦干之后,接过了秦韵手里的面团,“这揉面,最是伤手腕了,这种事情交给我来做。”

这年头是不兴男子入厨房的,至于酒肆里的厨子,那就另当别论,至少绝大多数的读书人,除非迫不得已,是不会自己动手做饭的。

眼看着就要进入腊月了,闲聊之中就说到了腊八。这个节日是有喝腊八粥习俗的,结果三个人都是只会喝不会做。后来便想着去买回来,在锅里热一下,就当是自家煮的,凑活吃了就行。

秦记糕点铺子是打算开到小年,过了小年之后再关门。毕竟也是要过年的,得准备年货。况且到了年关,糕点反而不大好卖,平常时节出来买一些就算了,过年还是要自家亲手做才行。

到了月末二十八日的时候,士子们齐聚明州城北门外,送行的人很多,作为秋闱的主考官,范正之也来了。临行前对这些由他亲笔圈出来士子,说一些勉励的话语,但其实心底里也明白,最后能中榜的也没几个,就算是一个不中,他也不会觉得意外。

毕竟是参加过科举的,范正之后来又说了一些他们入京之后要注意的事情,京城是天子脚下,毕竟不是明州城可相比的,到了之后,办完手续之后,就安心看书,不要惹事情。最后,给了周世安几封书信,让他转交给京城里的故友。

范正之的这一举动,倒是引起了不少士子的眼红,这名义上是让周世安为他传递书信,看似不是大事,可这里面却不是那么简单的,这其实上是一种举荐,范正之在京城的好友,都会对周世安予以照应。这对于科举的士子来说,能够中榜的机会,又增加了不少。

当然对于人群中的赵审来说,这可不是一件好事情,他担心的不是周世安能不能中榜,而是新党阵营里,又多了一名人杰。而他本人,则是想要跟随皇党,也就是旧党,这样一来,两人以后怕就是政敌了。

本朝新、旧两党之争,始自于仁宗时期,至今也从未断绝。新党赢了一局,旧党就会想着法的扳回下一局,就这样你来我往,也没分出个真正的胜负。最近几年,是旧党占了上风,作为新党中坚力量的范正之,被排挤出京师,出任明州。

送别了士子,回来的路上,范正之坐在马车里思量着当今的局势,不过眼下也是打发时间而已,他身不在京城想也是白想的,只能等待着机会重新复起,在他看来,这样的机会不会太远了,西北边境不安生,把持朝政的旧党,找不出来能够主持西北边疆的能人,新党的机会就会到来,那也是他的机会。

想着便又想到了昨日看的一篇试策文章,正是诗会上引起他留意的张承延。张承延的试策文章,在他看来,可圈可点之处不多,在本届秋闱士子中,当属中游。后来又看了经义和试论,这两科倒是还不错。范正之对张承延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埋头苦读,却不通实事。

这其实算不得大毛病,天下的士子中,身上都有这个缺点,只是多少罢了。经过几年历练,也就不是大问题了,这也是大多数士子,都要科举好几年甚至十数年才能中榜的原因。

对于张承延这样的士子来说,在范正之眼里,若是能够及时的灌输新党治理国家的理念,将来一旦步入官场,便是新党坚定的拥护者。当然,在这之前还需要考察,看看是否值得栽培。仅凭诗会上的一首词作,还不足以成为招揽的理由。

范正之是游走官场数十载,他深切的明白,官场上需要的是什么人,不是文采好,文章好就能如鱼得水,他招揽的人,将来是要成为新党的中间力量,继承自文正公以来多位前人的信念,在陈朝上下,推行新政。做到这些,是需要手腕的,目前在明州城,他看中的也只有周世安一人而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