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 应时而变(1 / 2)山高知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应时而变

一、为什么说“河图、洛书”没有科学价值?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的含义首先是分类而学的意思,“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其次是对事物发展实践验证的方法的总结,以及对事物客观存在的规律性总结。“它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

从这一点来看,“河图”多少还与科学沾点边。但“洛书”就完全脱离科学的含义了。为什么?

为什么?凡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并非坏事。中国人就缺乏这种精神,因为中国人提倡封闭保守,打击开放搞活。所以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是在权威下生存的顺民,封箱中勤劳能干安顺守己的蜜蜂。

为什么说“河图”多少还与科学沾点边,因为“河图”的理论框架是建立在二进制数基础之上的,而二进制数现在科学证明与宇宙起源有关,但尚不足以证明二进制数可以验证宇宙起源,只是推测而已。而“洛书”所应用的理论基础就完全是中国人臆创的对宇宙的探索的研究与感悟了。因为“洛书”所依据的“帝出于震”,讲流行,讲变化根本就不存在,所以说“洛书”完全就不在科学知识的范围之内,当然就不是科学了。

那么,“洛书”既然能够传承下来,并且经历几千年经久不衰,就一定有其存在的价值所在。

那么,到底“洛书”应该归于一门什么学问呢?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还必须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首先是分类清晰的各种不同形式的学问,是对旧有知识的归纳总结。但“河图、洛书”都不是分类清晰明确的学问。特别是“洛书”,中国文化后期成为浑圆文化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洛书”的出现。自“洛书”产生之后中国文化开始混为一谈了,混淆不清了。原因就在“帝出于震”,讲流行,讲变化,讲阴阳合同,讲负阴抱阳造成的后果。

“洛书”八卦自产生之始就在追求一种流行的象,就在探索变化的世界所存在的自然变化的规律,并通过中国人了解到的观察实践来证明,与验证自然世界的变化规律。虽然现在看不完全科学,但在当时条件下还是得到了准确的周期时间表农历,能得出如此准确的时间变化周期纪年历,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了。

那么,为什么又说“洛书”不科学呢?很简单,还是因为“洛书”是分类不清晰的学问。“洛书”产生的浑圆文化并没有将中国文化推上科学的峰峦,而是将混沌横亘在中国人面前,让中国人经历三千年也无法逾越“帝出于震”所设定的鸿沟,无摆脱“难得糊涂”的怪圈,始终处于“负阴抱阳”96式思维的太极之中,无法探索更加科学,更加神奇,更加鲜明的自然世界。

归于一切原因,很简单,就是“洛书”所依据的“帝出于震”,将先天八卦的顺序重新排列,并在中心位置添加个五的原因。

不要小看“洛书”的数字顺序重新排列,“洛书”重新排列后的数字组合,已经完全脱离了二进制数原理了。“洛书”重新排列组合后的数字已经超越了二进制数原理,进入到多边几何级数的奇幻世界了。只是中国人由于科学分类方法的问题,又由于“河图”所设定的二进制数处于极度封闭范围之内,导致中国古人无法看到多边几何级数的科学景象,无法逾越横亘在中国人眼前的混沌世界,最终导致中国文化无法进入清晰明确的,分类而学的科学世界。

比如依据“洛书”的数字排列衍生出来的风水学。郭璞传古本葬经谓:“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古代风水学又叫堪舆术。堪,天道。舆,地道。所谓风水,其实就是一句话,观风来所向,查水去所往。风来行穴,水去行湾,即风水也。也就是堪舆术所谓的仰堪天道之气象,俯查地道之水舆。

用大白话说就是堪察风来吹起的气流是不是可以在某一区域内形成旋涡,而这个旋涡可以起到避开风流的作用。也就是说可以避开劲风的吹袭,形成明显的漩流状态下的避风港湾,就是古人说的风穴。风穴的正确答案就是避开风势,形成明显的气流旋涡之象,而风向旋涡的中心就叫穴位,也叫风穴。

了解了风穴的含义,水的穴位也就好理解了。水的穴位是指河流,溪道流水而来,形成明显的弯道,在弯道处水流形成水的漩涡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水流行穴之地,也就是水的穴位。

总结出来就是易经说的“星宿带动天气,山川带动地气,天气为阳,地气为阴,阴阳交泰,天地氤氲,万物滋生。”所以古代中国人很重视堪舆,一般城市的定位都必须堪舆,特别是国家在定都选址上更加严肃。比如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大同、沈阳等等成为帝都的城市,其形成的原因都与堪舆有关。

山海经:共工触不周山,使柱折,地维缺,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天不满西北,故日月星辰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易经说“阴阳交泰,天地氤氲,万物滋生。”所以古人对风穴与水的穴要求很高,首先这个地方必须是一处避风港湾,其次这里必须富含地下水。也就是说,城市的选址首先必须满足避开风暴吹袭的风险,其次必须近临河流,水湾地区,这个地方必须有充足的水源。才适合选择做城市用地。

那么什么样的地方适合做城市呢?“阴阳交泰,天地氤氲”之地。

什么是“阴阳交泰,天地氤氲”之地呢?我用一句非常俗气,但非常容易理解的话来说,就是女人脐下交阴之地,这里就是“阴阳交泰,天地氤氲,万物滋生。”的地方。这里是避风向阳,水浸孱绵,滋生万物之地。

比如北京,北京是西北山脉与东北山脉的交汇之地,这里背依两大山脉,俯就华北平原,形成西北风势与东北风向的旋流之地,刚好形成旋流的穴心点。

所以今天人们常说北京雾霭严重,其实很多人不了解,北京这个地方如果没有雾气蒙蒙了,那才是大问题哩。如果北京地区没有春秋大雾了,说明风向变了,无法形成风穴的旋涡,那么这个地方也就不在是风水宝地了。因此,今天的我们不能把一切恶劣的雾霭都归于人为因素,风向的穴流也是重要原因。

又如西安与洛阳,这两个旧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背山朝河。

西安,背山,南依秦岭。朝河,北濒渭河。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古谓八水润长安。所以这里环境非常适宜人类居住。

洛阳更有特色,洛阳地处黄河中下游,地理位置刚好处于伊、洛、瀍、涧等河流的台地上,又地处中原,山川纵横,西依秦岭,东临嵩岳,南望伏牛。所以洛阳素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

以上这些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人流聚散之地,非常适宜人类居住。

这三地之所以作帝都,被长期使用,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就是便于统治国家。

如西安与洛阳。在元朝之前,中国的疆域是依托黄河流域形成的椭圆形的国家,国家的经济命脉主要来自东西向,南北向则是次要依存,所以国都定位在西安与洛阳可以俯瞰东土,挟持两江,以治天下。

发展到元朝时期,中国的疆界发生重大变化,转变为南北向长,且经济发展向南北扩展,沿黄流域不再是国家的经济命脉了,所以北京的地势优越性就突显出来了。于是北京作为国家的中心就可以坐北朝南,俯瞰天下了。

那么,现在回过头来说,由洛书衍生出来的风水学堪舆术到底是不是科学的呢?

答案自然是不科学。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中国的风水学堪舆术,没有科学的依据,其理论框架完全来自虚拟的“帝出于震”所描述的阴阳结构,无法用实践来验证其真实性,正是基于如此虚拟的假说,所以自古以来中国人自己都把它看作是一门玄学,玄虚的东西来看待,自然与真实的分类科学没有太大的关联了。

但是,黑格尔说,存在就是合理的。中国的风水学堪舆术既然存在几千年不消失,就必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那么,合理性在哪里?

合理性就在我上面说的道理之中。

堪舆术的合理性就在于它重视自然选择,就是依据自然规律选择适宜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让人定居下来。并在定居点上寻找最适宜人们生活的环境,以达到保障生命安全的目的。这其中包括人身安全与身体健康安全等问题,在这种依山旁水的风穴与水湾地区,首先这种地方易守难攻,可以防御外敌入侵,保障居民的人身安全。其次这种地方是避风港,可以避开风暴袭扰,保证居民不受风流的袭扰。第三地下水丰富,不受缺水的困扰。这就是合理性的根源。

但是,由于“洛书”讲流行,讲易变的原理存在谬误,所以导致以“洛书”为理论依据衍生出的一切产品都是伪科学。无法用科学的标准来衡量其理论的真实性。

其实原因很简单,这些东西早在汉代之后就不再成为形而上者应用的工具了。之后,流落到民间就足以说明问题。

秦汉之前,周易术士是国家行政人员,管理着国家的大政方针,协作国家领导人决定重大的方针政策,可以说,秦汉之前的阴阳五行术士,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文明在发现。当人们发现阴阳五行术士的学说不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遇到的问题时,人们便不在迷信这些所谓的术数、法术了。特别在重大的问题上,如决定国家命运的问题,早期由于人们的认识局限,王权们很迷信以周易为理论框架的所谓的术数与法术,但是其结果往往是不可信,导致国破家亡的事件屡屡出现。所以社会发展到汉代,君王们就不在迷信所谓的方士,术士了,当然以周易为理论框架的术数、法术,退出政治舞台也就是必然结果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