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已过,昼日便越来越短,才酉时,天色就暗了下来,天边也只余一缕夕阳正挣扎着被黑暗吞没。
逐渐昏暗的天光下,直古寨港口处帆樯林立,舳舻相接。一眼望去,船上岸上熙熙攘攘,一片繁忙的景象。不远处,也不断有着船只在排队等待入港停泊。
港口处一艘插着“孟”字旗帜的大船上,丫鬟小厮们正来来往往的忙碌着手中的活计。
房间内,原太兴府孟同知的夫人赵氏正斜斜地靠着榻上的引枕看旁边的许嬷嬷从漆盒里取出一个甜白瓷的小碗。
“难为她有心了,还想着我。”
“是个知礼的,”许嬷嬷看旁边的丫鬟把赵氏扶了起来,才把碗递过去,“虽说这银耳雪梨汤不是什么稀罕东西,但能想着您就是懂事了。”
“可不是,”赵氏接过碗尝了一口,脸上也露出一丝笑,“不过搭一回咱们家的船,倒这么客气,不是送吃食点心就是陪我说话解闷儿的。”
“那也是您心慈,愿意捎带着苏小姐,不然她也没机会孝敬您不是。”许嬷嬷忙陪笑着奉承。
赵氏闻言失笑道:“你个老货,倒净爱捡那好听的说。”
“哎呦,这可不是奴婢瞎说,”许嬷嬷夸张地拍了下手,“和咱们府上打过交道的哪个不赞您一声好呢!”
旁边的的丫鬟们也纷纷应和起来。
赵氏笑听着也不再说话,直把一碗汤喝的差不多了才喟叹一声把碗放下。
“那丫头好是好,只可惜是这么个身世……”
“是呀!人才样貌都没的说。”许嬷嬷也惋惜道,“只是如今她外祖家没落,自己又是那么个尴尬的身份,以后还不知道怎么呢!”
赵氏点点头,不愿再多说,只又嘱咐道:“一会儿你把禾儿从港口买的橘子挑些送过去罢。”
许嬷嬷忙点头应下不提。
就这说话间的功夫,外边的天便完全黑了下来,港口处也渐渐恢复了宁静。
此时,孟家的仆役们都已经忙活的差不多,去了下层吃饭,甲板上也空空荡荡的,映着旁边船只的灯光,撒下一片片的阴影。
有人提着灯笼从远处走来,幽幽地飘忽不定。
“小姐……小姐……”
等走近了,才看出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正颤颤巍巍的小声呼喊着。
“我在这。”突然,有个清脆悦耳的声音在甲板上响起。
小姑娘这才长长出了一口气,忙向发声的地方找过去。
慢慢地,一个身着淡黄色襦裙的漂亮小姑娘映入了眼帘。
她头上梳着双平髻,上边插着两根珍珠簪子,耳朵上也挂着配套的珍珠耳钉,看起来很是简单雅致。
看到来人走近,小姑娘的眼睛便弯成了两个月牙儿,嘴角也微微翘了起来,整个人便显得十分灵动可爱。
“小姐,您怎么自己跑这儿来了,奴婢都找您好久了……”来人着急忙慌地把手上的披风给小姑娘披上,又摸了摸她的手,看是温温的才放下心。
“我闷得慌,就想着透透气,看你们又都忙着,便自己出来了。”苏婧宁笑着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