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那是什么?”
“梁山伯与祝英台吧,不过这种民间传说还有曲子?”
“徐兄不是常去秦倌花巷吗?可曾有闻?”
有人提问,被称作徐兄的男子回忆片刻,摇了摇头:“如此仙乐,在下若听过,必有印象。”
许多宾客一脸茫然,甚至有人都不知道何为梁祝。
这时候,李衮师又来解说了:“梁祝,也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则民间故事,起源于晋朝。”
“传说在越州虞,有一女名为祝英台……”
李衮师不愧是李商隐的子嗣,口才不俗。
他讲起故事来绘声绘色,娓娓动人。
当众人听到祝英台殉情时,纷纷为之伤感:“好一个有情有义的女子!”
所谓初闻不识曲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
所有人联想到之前的旋律变化,
只觉得此曲浑然天成,立意深远。
一侧的刘幽释潸然泪下,
她没想到刚才李佶的乐曲,竟然隐藏着如此凄美的爱情故事。
此刻,她心乱如麻,不清楚李佶弹这首曲子,是否意有所指。
这么一想,刘三娘不免患得患失起来。
崔曜待李衮师讲完后,点点头:“不错,我久居杭州,那里的确流传梁祝故事。”
他看向李佶:“只是不知,此曲何人所谱?”
李佶笑而不语,他的神情使场中众人面色大变:“不会是你写的吧?”
崔曜见他神态从容,又问:“你方才弹奏的技法,能说说吗?”
李佶负手道:“此为轮指法,通过四根手指在一根弦按序快速拨动,以求发音干净凝练。”
“其中也有满轮、半轮等区分...一时半会儿说不清。”
他侃侃而谈,周淳忍不住打断:“任你说破天,也改不了乐器不如崔郎的事实!”
崔曜却眼神黯然:“我学艺多年,直至今日才大开眼界。”
“郑兄所谱之曲深入人心,更兼有轮指技法,崔某自叹弗如,这一局,是我输了。”
他说完,张衍和刘幽释面露喜色。
周刺史大急:“十郎,这……”
崔曜倒也洒脱:“输了就输了,不是还有一局吗?”
李佶走下台,张衍冲他挤眉弄眼:“看不出来,廷煦还精通乐律。”
“误打误撞而已。”李佶一脸谦虚。
他说着将目光投向刘幽释,却见她垂下头,不肯与之对视。
这是怎么了?
李佶困惑丛生,正欲询问,李衮师道:“第一局,郑郎胜!”
不少宾客鼓掌。
“第二局,比射,由周刺史评定。”
李衮师退了下去,周淳前,同时有意瞥了眼李佶。
张衍心头凛然,悄声提醒:“廷煦,要小心那个姓周的使绊子。”
李佶一笑:“无妨,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诡计都无济于事。”
周刺史站在中央,道:“古有文射,展示仪容,亦有武射,彰显勇武。”
“敢问两位,是比文射还是武射啊?”
李佶还没开口,崔曜率先道:“当然是武射。”
说罢,他眼神充满斗志,注视李佶:“郑兄敢应否?”
李佶随意道:“悉听尊便。”
“好!”
崔郎见他应承下来,接着问:“不知郑兄能开多少斤弓?”
“你能开多少?”李佶反问。
崔曜嘴角扬:“在下不才,可开三石弓!”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有人震惊:“三石?那得有二百多斤吧,十郎身具虎力啊!”
也有人表示怀疑:“如此强弓,非体格健壮者不能挽,这崔十郎是否夸大其词了?”
……
他们反应激烈也是有原因的,
在古时候,开硬弓最能体现力量大小。
譬如南宋岳武穆,据说他年少就能挽三百斤硬弓,堪称神力。
众人议论不停,李佶也在打量崔曜,
这少年身高比自己矮一头,竟有这么大的力气?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