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14 回到剧组(1 / 2)廿卅卌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厂里每年就只能上10部故事片,今年已有的就10部了,这满了啊。头儿,《盗马贼》还能在今年上映吗?”趁着剧组中午吃饭休息的时间,王展钻到树荫下,一屁股落到吴天鸣对面的小马扎上,捧着饭盒向他问道。

离开西京,又到石玉山交村里头,王展归回《老井》剧组了。他这一来一回,错过了开机,但现在内地也没什么开机仪式的讲究,这也就不算犯了什么忌讳了。

吴天鸣奇怪地瞅着他:“你是《盗马贼》制片还我是呀?怎么比我还惦记这些事,小田才刚去威尼斯呢,能不能得奖都不知道。你给我收收心啊。”

“我一制片主任,在现场就只能给你们做后勤总管,这不空闲时间多学点累积经验嘛。”王展笑说。

吴天鸣点头:“行吧,我给你上个课,每年9月中旬,电影局虽然都会召开故事片选题计划会议,统计数字,但也总是有计划数外的故事片的。它是否有一定的空间存在,得看整体的指标有没有富裕。比如计划了今年全国要完成120部的指标,但当初各厂上报的选题计划共是106部,那也就是说,表现好的几家制片厂可以把缺少的14部指标给瓜分拿走。”

说到这里,吴天鸣终于憋住了:“你可千万别和其他人提,今年虽然还没过完,但咱厂今年的效益恐怕要拿全国第一了。效益好的厂子,干什么事都好办。我就梦想有一天,咱也能像长影那样,一年能生产20部以上的故事片,那我就可以去找中影谈判,让他们给咱厂票房分成,给大家发更多的奖金。”说罢,他得意地朝王展眨眨眼。

王展心想你可真藏不住事儿……

不过吴天鸣的意思王展也明白了:《盗马贼》要是拿奖回来了,提前到今年上映问题不大。

提起长影,大家也都羡慕得不得了,哪怕连北影厂、上影厂也只能望其项背,谁让它是所有电影制片厂的妈,别的厂基本都是建国后成立的,建厂元老级还多数都是长影出来的,华国早期的电影人大半都是长影培养,算是早期国内影坛的黄埔军校。它的前身是东北“日据时期”的满映,30年代就颇具规模,至今也是国内第一影厂。

和吴天鸣说完话,王展就安静了,他嚼着馍,视线凝在不远处的摄影机上,不知在想什么。

剧组虽然有两个制片主任,但工作压力却是不小,这个村子毕竟太闭塞了,对电影拍摄来说的确产生了不小困扰。

一部分村民很敌视他们,非常不配合剧组清场,也不懂保持安静,让现场收音变得异常困难,哪怕给钱,也经常会起很多误会和纠纷,请群演时却又没啥人乐意来,仿佛摄影机是只妖怪。另一部分则过分好奇,不是天天来看热闹干扰拍摄,就是趁剧组人员不备,去摸摸道具,碰碰机器。

矛盾最大之处,还是剧组从外头运来的水。

王展知道村子里缺水,他们那么多人进来也要用水,于是花了钱,每五天都会有拖拉机进来给他们送水。因为没通公路,汽车进不来,拖拉机运力有限,他们剧组经费也不多,因此他们也没有更多的水可以分给老乡们。

这就让不少村民心态上有点难受,尤其是看到他们有人拿一杯子水刷牙时,就更不舒服了。

王展摇头,他重生前和老谋子就熟识,又回去他家聚会,他家照片墙上有一张照片,是《老井》上映后主创故地重游时的合影。王展听老谋子提起过,这村子自从因电影出名了,就改叫成了老井村,吴天鸣拿着自己拍电影的10万块奖金,给村子挖出了水井,后来村子还通了路。他们就成了村子的恩人,30多年后吴天鸣去世时,村子里的人还去北平给他送行。

一天的拍摄结束,大家吃完晚饭各就各屋,王展去吴天鸣那边开了个小会,确定明日的工作,又找了趟芦韦,才回去他同张亦谋的房间。此时炕上已经传来鼾声,张亦谋显然拍戏累坏了,天光还亮,王展看了眼手表,才7点半。他睡不着觉,可村里已经安静得没声了。

王展只得掏出自己的眼罩,蹑手蹑脚给老谋子戴上,才躲到角落里,开始写写画画。这是《东陵大盗》系列下半部的电视剧剧本。之前回西京,老郑把第二稿的剧本给了他,王展感觉还是不行,他压根提不起兴趣,后来他才想通,他以后世眼光看,那自然是不精彩了的,哪怕让他看影版的《东陵大盗》也无法提起他兴致。于是王展试着以自己的欣赏角度来改编剧本,后面还有5个故事,他打算6集一个故事,差不多可以拍30集,自然,王展是没那个功夫写整个剧本的,他和芦韦便只写大纲和草稿,他们再把这种半成品剧本发回给老郑,让文学部的人把台词和各种细节完善好。

尽管吴天鸣告诉他,今年厂里的业绩可能要全国第一了,但他却感到深深焦虑。因为纵观全局,内地电影受到港片和电视机的冲击,萎缩得非常迅速。而厂里那些娱乐片对厂里来说都无法带来大钱,赚得再多,卖座的片子上亿票房,也都是被中影拿了大部分,只能给厂里带来一两百万的利润,这离他的心理预期太远了。而他这头一次全程正儿八经担任制片主任的《老井》看着也不像能创造多少利润的样子,估计吴天鸣也就图着能回本就行的心理。

……

写着写着,不知什么时候,天全黑了,这里日夜温差大,王展感觉很冷,便关窗点了个煤油灯又写了一会儿,直到寂静被打破。

屋子外头,不同方位都传来了响声,有木门开合的叽吖声,也有铁木容器碰撞的闷响,包括他们借住的老乡家,隔着一堵土墙,也感受到了屋里有动静。

王展再看了眼手表,却是半夜12点多了。这个时间对城里的夜猫子来说还早,但对农村来说,那早该万籁俱寂了。

他取来一个手电筒,蹑手蹑脚地走出屋外,只见村里各家各户,都有人影冒出。

他们多是男人,带着瓢子、铲子、水桶、扁担,几人一组各自往村外走去。

“老伯,大家这是干啥?”王展拉住他们屋子的主人家,好奇问。

“找水喝,晚上才有水!”

“哪有水?你们要去哪里?您小心点。”

王展面露不忍,对方已经六十几岁了,看着像八十多,身体怕是不大好。怕他出意外,就不再多话,立刻跟着一起出去。

村子里条件太艰苦了,别看他们都在拍《老井》了,如今也依然没水,只能靠着当地的昼夜温差,追逐着凌晨凝结的露水。而这个时间段,正是水汽凝结的时间。

王展以为他们只是在村子附近找,却不想他举着手电筒走了十里地,进了山里头。

眼看手电筒越来越暗,王展的心变得更沉了,他想起之前的日子,似乎半夜里都隐约能听到响动,他在城里惯了,没多想,现在才意识到这些村民每日每夜都是如此地过着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