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章 过誉(1 / 2)我就是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北电。

崔新琴站在一群学生的前方,神情严厉地训斥着:“大一都快要结束了,演个小品都能演成这样,你们简直是我带过的最差的一届学生的,我告诉你们,你们的学长徐容在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已经能和《大明王朝1566那些老演员飙戏有来有回,已经能把人演的生动传神,而你们竟然连戏都不会演,难道不觉得丢人吗?”

崔新琴的批评,包含了演艺界流传的比较广一句话:不会演戏的演戏,会演戏的演人。

而评价学生“连戏都不会演”,某种程度上而言,应当算是对他们未来所从事职业的最大否定。

教室内,一个个学生表情麻木,他们早已习惯了类似的批评或者夸奖,过去的一年中,“徐容”这个名词,已经快要在他们的耳边磨出了茧子。

老师心情好时,总是会说:谁谁谁你很有点你们学长徐容身上那股劲儿。

而若是老师心情不好,批评某个学生时,又会极其不耐甚至厌恶地道:你也就比你们那个学长徐容好那么一点。

在北电,“徐容”成了师生之间口耳相传的名词、现象,他是表演系乃至整个学院的骄傲,可是具体到某个老师,却似乎又是他们内心深处的不愿揭开的痛苦回忆。

崔新琴视线扫视着无动于衷的学生,颇感无力,徐容所取得的成绩,是学校的骄傲不假,但某种程度上,也给学弟学妹做了不好的榜样。

因为至少从时间上来判断,在校期间他并不热切学习,可以左证的是,大学四年他几乎一半以上的时间没呆在学校。

结果他红了,而且尽管是87年生人,但人气、口碑盖压整个80一代。

也就导致了眼下的孩子都抱着类似的想法,多拍,总比留在学校背书、练基本功、排戏要强,就像当下许多并不成功的成功学家所言,你不尝试,永远没有机会。

可是就跟社会的绝大多数人一样,他们总是理所当然地认为徐容今天的成就得益于运气、入行早、有前辈照应,却从来没人深究过他把整个系的老师堵的装病请假的无奈。

崔新琴见训斥不老管用,拍了拍手,道:“今天我来带领大家学习人艺最新一期院刊中的一篇文章,《雷雨之周萍我见,想来关注这方面的同学应该有所了解,这篇文章是由你们的学长,北电有史以来第一位人艺艺委会成员徐容撰写的,是他对《雷雨这部经典话剧的思考、对周萍这个角色处理的总结。

“啊,不是吧?!”

教室之中,随着崔新琴的声音落下,顿时一片哗然。

比起前几届,他们是不幸的一代,因为自从学长徐容成为人艺艺委会委员之后,他的话剧作品、理论总结乃至于影视作品,都被老师当成了教学的桉例。

若是只学这些,他们也并非不能接受,可是其他的课程并没有因此而减轻丝毫,最关键的是,每次学完或者看完一台演出,他们还得写一篇观后感,并且据此准备小品。

尽管学长徐容的地位还无法与书中那些人名相提并论,但其给他们带来的苦痛与折磨,丝毫不下于那些长篇大论。

因为徐容似乎有点懒,他的理论,往往没有太多详细的解释,在理解时,相对也要晦涩许多。

“另外,还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过几天,等《建党伟业公映,我会带领大家一起去电影院观看!”

“啊。”

学生麻木的神情愈发不仁,看电影本来应当是一件愉快放松的事情,可是那也得分跟谁看、看什么,和老师组团去看电影,意味着看完之后他们必须写一篇言之有物的总结。

类似的一幕,在中戏同样上演,尽管徐容出生于北电,但于中戏,如今却是彻头彻尾的自家人。

人艺作为中戏的“圣殿”,是中戏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而徐容更是圣殿中最为顶尖的一小撮学者型演员,已经不知不觉之间变成绕不过的课题之一。

艺委会委员的身份,于中戏的师生而言,远比副主任的名头更加让他们觉得敬畏。

在四合院内的桉头工作正式步入正轨,整体的氛围,也于无声无息之间走向压抑、沉闷时,徐容牵手《建堂伟业,正式于京城开启点映。

选择6月中旬上映也是无奈之举,《建党伟业的档期并不理想,前有5月上映的《加勒比海盗:惊涛怪浪、《功夫熊猫2,之后7月会相继上映《变形金刚3、《哈利·波特7,整个暑期档,几乎完全陷入欧美大片围剿的局面。

但欧美大片的发行方同样有所顾忌,前年《建国大业的辉煌战绩以及中影所掌握的发行渠道,也导致了没有任何发行方敢于和《建党伟业硬碰硬。

同行相争不可避免,也不应当避免,可是若再考虑到半个南方陷入洪涝灾害、魔都举行的国际电影节将会占用大量的荧幕的客观因素,时机于《建堂伟业就极不友好。

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欧美大片在国内大行其道,这也是开放带来的必然结果,相较于过去,西方文化大举入侵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当代年轻人的价值观逐渐向西方偏移,普遍反感个人服从与集体、牺牲小我成就大家,而以个人英雄主义、精致的利己主义、金钱崇拜为代表的西方价值观无声无息地影响了一代人。

但《建党伟业作为献礼片,只要天没塌下来,纵然撞上《泰坦尼克号,也绝无可能调整档期,七月一日,无论如何都必须进行大规模排映。

而在四合院中,辛月举着手机,一路小跑来到了徐容跟前,道:“徐哥,《建党大业今天点映啦,你知道媒体都是怎么评价的吗?”

“哦,你不说我还差点忘了。”若非辛月提醒,徐容都快忘了自己主演的第一部电影马上就要上映这茬。

先前韩三苹给他打过电话,希望他去点映现场,进行最后一波宣传造势,作为主演以及人艺演员,他比任何人都更合适出席点映。

但他实在抽不出时间,而且在他看来,《建党伟业毕竟有全国那么多单位以及一百多号两岸三地的艺人兜底,票房即使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他接过手机,扫了两眼,只是看着点映之后跟美学鉴赏似的影评,他也彻底没了继续关注的打算。

点映的观众为京城五十五所高校校长、书记以及国内各大官方媒体。

评价的风向自然显而易见。

诸如“看完影片后,大家都认为明星在其中的表演已经和影片融为一体。”、“影片的叙述上打破了机械僵硬地叙事,而将细腻的个人情感与历史的宏观展现结合得恰到好处,赢得了在场高校领导的一致认可。”的评论比比皆是。

唯一可以称之为苛责的,大抵就是早期宣传当中的178位明星,变成了108位。

而其他七十位明星的戏份,则是或因影片内容、或因明星本身的负面新闻等各种各样的原因被删去。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