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八十八章:三年之期(2 / 2)二八一拾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说完,江寒从怀中掏出一个长不盈尺的铜管递给卫鞅。“请鞅兄收好。”

卫鞅起身深深一躬:“多谢江兄教诲!”

江寒笑道:“无需客气!”

江寒向卫鞅点点头:“走了。”

说着向白雪招招手手,二人回身去了,卫鞅怔怔地望着两个人背影,不禁叹息了一声。

走到天街树影里,白雪低声笑道:“江大哥,你这么看中那个卫鞅,为何不直接把他带到秦国?”

江寒笑道:“强扭的瓜,不甜,何况正如他所说,此时还不到他入秦的时机。”

白雪点了点头:“那江大哥什么时候离开安邑?”

江寒沉默了一下,回答道:“先去看一看叔父,然后饱餐一顿,五更出发。”

白雪的眼神黯淡了下来,但很快恢复了明亮,仰起头:“好,我为江大哥去准备吃食!”

……

祭拜完白圭,江寒和白雪两人辞别后,他便丝毫不停留,出安邑西门,与护送那些卫国匠人及家眷的候嬴、徐弱等人汇合,一行人向秦国方向驶去。

在半道的一个庐舍休息喝水时,江寒当着那十多名卫国陶匠的面,又把三年之期重申了一遍。

“君子说的可是真的?”这些工匠的领头者,那位名叫卫陶翁的老者嘴角颤抖地说道。

“句句属实,但你们也要对我委质效忠,对泰一神发誓,三年内所看到学到的东西,一句话不准泄露出去!尔无我叛,则我无强留!”

话虽如此,但江寒知道,这并不保险,他的那些秘密,只会教给百分百能留下的人。

对眼前年轻人的话,卫人们都有些难以置信,因为在他们的家乡卫国,这样宽容的主人几乎绝迹了。

在接下来的回程中,江寒嘱咐徐弱等人提高警惕,骑着马在两侧监视,陶工们还算老实,没有做出乘机逃跑的事情来。

这还得感谢早间那司马府小吏的苛刻,两相对比之下,就显得江寒极为宽容,一些个年轻工匠想要寻机会逃跑的心思,也淡了下来。

反正家乡现在也处于动乱之中,回去也寻不到好的生计,索性先在秦国呆几年,也并无不可。

到达秦国时,卫陶翁望着郁郁葱葱的麦田,以及路旁国野民众对他们好奇的指指点点,又稍微放下心来。

从那些人脸的面色可以看出,在这个地方,至少是能吃饱饭的,也说明秦国不是传言中那样的荒蛮之地。

来到了渭水大营,江寒让宁偃、徐弱安置陶工衣食住行,他则回到了栎阳城中,没办法,还有两个孩子要带。

得知了宁偃是卫国宁氏的君子,这些陶匠们对江寒的话更加坚信,因为宁氏在卫国是九世卿族,权重一时。

宁氏之祖宁俞是卫国的大夫,就是大名鼎鼎的卫武子,贤明忠勤,于卫文公有道之时,无事可见,当卫成公无道之日,却不避艰险,被孔夫子极口赞美为“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宁戚修德不用而商贾,宿于齐国的东门之外,有一天,率先称霸诸侯的齐桓公夜出,听到他饭牛扣牛角而歌,从歌词中,知道他的贤德,就命管仲迎拜为齐国的卿,他表现得果然高明,后来还进一步继管仲为齐相,千古垂名。

宁偃带领卫国民众抗击赵军,在卫国很有名望,所以这些卫人对宁偃十分信任、敬重。

……

时间一晃就到了四月末,冬小麦已经由青变黄,饱满的麦穗越压越低,很快便能成熟丰收。

江寒让宁偃带着营中士卒做工,于是,整个渭水大营旁再度响起了嗬哟嗬哟的号子声,几个粗糙但巨大的夯土建筑在溪水之畔拔地而起。

这些是烧窑,士卒们纷纷猜测,江先生这是要烧制陶器了,前不久,他不是才从安邑买了十几名卫国陶工回来么,这些天里,那些陶工一直在附近的山中寻找适合的陶土。

江寒一开始,就不打算用普通的陶土,他让当地人带着陶匠漫山遍野收集的,正是后世称为“高岭土”的原料。

高岭土无光泽,质纯时颜白细腻,最适合捏成需要的形状,烧制时可以避免陶瓷胎体变形或窑裂现象,而且,分布范围十分广泛。

卫国不愧是手工业最发达的国度,那些卫国陶工的技艺的确很不错,甩了栎阳当地野生陶匠几条街。

江寒发现,在前期的制胚过程中,他根本不需要多说什么,这些陶工已经可以娴熟地运用陶轮。

在拉坯的过程中,用脚推动的陶轮会高速转动,和水揉好的黏土球放置在面,被挤压拉伸成为一个粗糙的器物雏形。

最终,在工匠双手灵巧的舞蹈下,一个个光滑圆润的陶胚便制作完成了,其过程,只能用赏心悦目来形容。

在经验丰富的陶翁主持下,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些陶胚风干后,又按江寒的嘱咐进行了后续处理,随即便被送入烧窑中,添加易燃的木柴。

燧石轻察,抖下几颗火星,窑火轰然燃起,彻夜不熄,因为江寒说了,这一窑,必须加到最高温度烧制。

经过一天的烧制,终于到了出窑的时间。

江寒对此十分重视,特地带着嬴虔、嬴渠梁专程前来观看,而陶翁也对这次和以往工序略有不同的烧制充满期待。

按照传统,入窑和出窑的时辰,都是要先占卜询问过的,当然,两个时间都是陶工根据经验,事先定好的。

这会,陶翁神神叨叨地祈求了一下先圣陶唐氏的庇佑,这才让人破窑取陶。

烧得黝黑的窑内,那些个已经冷却成型的器皿展现在众人眼前,陶翁瞪大了眼睛,脸笑开了花,而年轻的卫人陶匠,也纷纷击掌庆祝。

只见那些壶、鼎、簋、盂之类的陶器,无一例外,表层出现了一层或青或黄,呈半透明的东西,隐隐闪烁反光。

它们摸去质地坚硬结实,组织细密,叩之能发出清脆悦耳的金属声。

陶翁有些激动地说道:“君子,这可是难得一见的好陶啊!”

他回过头来想向江寒献宝,却见江寒面并无喜色,捧着一个光滑的陶尊挑剔地左看右看,眉头微皱。

陶翁知道这种表情是什么意思,这是在……嫌弃?这么好的陶器,都难入这位年轻君子的眼界吗?

……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