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白居易的诗歌虽然是以通俗的风格为主,讲究用诗歌去达到劝诫世人的目的。
可这位诗人骨子里却也有着大唐人的浪漫情怀。
在《长恨歌》的前半部分,白居易是在带着一种批判的态度去描写,劝诫君王要对唐玄宗引以为鉴。
而现在,当写到杨玉环之死的时候,批判和反思已经结束。
这位名传千古的诗人,则要破天荒的展现出他充满浪漫主义的色彩。
前半部分不够出彩?不够震撼?
后半部分让你们看到,白居易不是只能写朴实无华的诗歌。
他放飞自我后的浪漫,与平易近人的朴实相结合,才让这首《长恨歌》被奉为华夏文学史的一颗璀璨明珠!
只见苏明吟诵的诗句风格陡转。
如果说刚刚的诗句是朴实无华的白描,以出神入化的质朴语言将整个历史事件描写明白,以一种批判的角度在写唐玄宗荒废朝政的经历。
那么他现在开始吟诵的诗句,则是带着充沛饱满的情感,在描述着这段感天动地的爱情。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
华夏的民众们听着,心都要揪紧了。
浓郁的思念与同情在诗句中喷薄而出,让他们好像看到了唐玄宗那落寞的身影。
处死了杨玉环以后,唐玄宗跟着军队一路向西南逃到蜀地。
从那一天开始,他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蜀地的景色向来为人所称道。
可在他的眼中,没有了杨玉环,一切景色都是凄凉的模样。
那蜀地翠绿的山峰,那澄澈的江水,潋滟的波光之中,似乎都回荡着杨玉环的倒影。
天穹之的月亮,本来是明媚皎洁的颜色。
多少次这样的明月夜,他和杨玉环在一起赏月。
可如今再见到月亮,却只空留他一人。
每多想起过去一分,就多一分的伤心。
夜晚的雨水滴答,屋檐挂着的风铃叮当作响。
这样的雨夜,曾经他们是一起剪着蜡烛,听着外面的雨声。
可如今当雨声再度响起,屋檐的风铃又开始叮当作响时,留给唐玄宗的只有肝肠寸断的思念。
哪怕是动乱平息,回到皇宫,一切也不能让唐玄宗有任何的好转。
那些亭台楼阁都还矗立在那,太液池旁的芙蓉花依旧娇艳,未央宫的柳树枝条依然婀娜。
这本该是多让人庆幸开心的事情。
可是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当年是春风桃李花开夜,现在却是秋雨梧桐叶落时。
凄凉,没有了杨玉环,一切都只剩下凄凉。
只有君王孤独的睡在宫殿之中,看着萤火虫飞舞,将殿内孤灯挑灭,却依然是彻夜难眠。
这曾经富丽堂皇的鸳鸯瓦宫殿,为何如今凝了这么重的霜华?
这么做工精良的翡翠金线的被子,怎得如此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