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安三年八月初六。
应昭领着两千骑兵,在潼关后追上了提前出发的渭南军。
渭南军,并没有按照天策府编制,而是直接使用地名,就能看出这批人是渭南县里头征发的农兵。
如今主要的战兵还放在了蓝田,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命人送来消息,再有四日,就能从蓝田撤回抵达潼关。
先锋万人已经泛舟前往霸上,最快明日就能抵达。
宇文泰本人则是已经走渭水往散关方向去了。
最快也是四天,就能抵达葭萌关下。
当然,宇文泰要优先去和刘信汇合。
而刘信人呢?他带着八百人直奔阳平关去了。
至于天策华夏独立师的骑兵,则是由副将杜达率领,正在前往葭萌关。
杜达其实赫连勃勃之后,大夏灭亡之后,他祖先为了避难而改姓杜。
时至今日,早已汉化,甚至他本人还是太学生。
如他一样的人,很多。
主要是匈奴人、鲜卑人。
大多在上郡一带居住,属于关陇世家武力力量,还是以牧牛养马居多。
只不过从原先的逐草而居,变成了定居轮牧。
不要小瞧了古代人的智慧,其实轮牧,轮耕的手段很早就有了。
只是后来因为人口爆炸性增长,逼不得已只能在一小块土地上不断耕种。
不然,怎么能吃饱饭?
小农经济有小农经济的优势,当牧民们逐渐汉化,他们中也有不少人开垦土地,同时招收关外跑进关内的敕勒族,给他们当佃户,自己当农场主。
毕竟能快乐收租,谁想苦巴巴打工?
所以,刘信这一波招收的对象,很多都是小有家资的汉化五胡骑兵,其中以匈奴、鲜卑、羯居多,至于羌族则是在雍凉居多,氐族大多跑到宁州(云贵地区)垦荒去了。
剩下的自然是杂胡,比如高车人、丁零人、敕勒族,甚至还有两百粟色头发的粟特人后裔。
对了,再科普一点,这个时代五胡不叫自己胡人,而是喊粟特人也就是“昭武九姓”为胡人。
历史上的时代也是如此。
如今这个拐点,五胡已经入华为夏,骂粟特人的时候,会骂对方叫做杂胡。
你如果只是普通汉人,你骂入华五胡杂胡,对方真的有可能拔刀跟你拼命。
在他们眼中,你我模样都差不多,讲话口音也都一样,你说我杂胡你什么意思?
蔑视我?
不过普通汉人一般也不会骂,毕竟大家通婚联姻百年之久,早就已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于是现在游荡在草原上的敕勒族,西边迁徙过来的粟特人,还有柔然等塞外夷狄才是胡人,他们才是被鄙视的对象。
当然也有人积极融入汤国。
虽然刘信出于私心,并没有将多少名额给到积极参与的高车、丁零人,更不要说粟特人了。
这几个族群加上敕勒族,愣是才分配到了一千员额。
汉化羌族、汉化氐族还有一支早百年跑来的扶余人,这三个族群加一块也才堪堪一千五。
汉化匈奴拿到三千,鲜卑两千五,羯族两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