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双试前后用时十日,方才全部结束。
韩冲连夜阅卷之后,判定优劣,加以批注,原封转呈韩安,由韩安亲自审阅定夺名次。
对于此次文武双试,韩安极为看重,虽然只有第一日亲自看过,后续几日都安排张富将表现优越者记录下来,看完文试卷后,结合韩冲批注判定,韩冲亲选前十,尤其是前四甲,更是亲自接见,授职嘉奖,以显君恩。
前四甲正是韩冲的四位结义兄弟:老大庞海,老三赵俊,老四莫离,老五周青,这四人武艺高超,又精通文墨兵事,更在军中历练多时,能力、经验、资历均已具备,再加上韩冲秉公相助,他们四人于众人中脱颖而出自是水到渠成。
更何况,以四人的实力、才华,取前四甲轻而易举,根本无须韩冲另施展手段相助,再者说,除了这四人,韩冲在城卫军中安插了不少人进去,这也是他提前多年布局,防止意外发生,如今城卫军大换血,这些人却正好派上用场。
当然了,韩冲心里也清楚,不管他安插多少人,百名之内,必然有韩安,甚至姬无夜、老四韩宇等人安排进来的,这个倒没什么,他又不打算逼宫篡权,有这些人在也不算坏事,这样他才能让韩安知道,他一心为君为国,毫无私念。
韩安看中王权,又生性多疑,所想所虑韩冲心知肚明,他的四位结拜兄弟占据四甲,这本就是他一手主导出来的局面,他不与四位结拜兄弟相认,就是怕韩安会认为他培植心腹,结党专权,待大局已定,再相认公布不迟。
......
之后数日,韩冲淘汰老弱病残,募兵也已完成,城卫军诸事完备,韩安召韩冲入宫,父子二人于御书房相谈甚久,之后,韩安亲赐诏书,准韩冲带兵出新郑练兵。
新郑郊外群山山谷之中,呼喊声响彻谷内,六校士卒在各自校尉的率领下,两两对抗,虽是演练对抗,可双方好似有深仇大恨一般,喊声震天,脸色狰狞,下手毫不留情。
韩冲练兵,在保证不伤性命的情况下尽可能贴近实战,队列、军阵,在城中大营习练,实战对抗,就拉到山中,四营人马一营一天,轮换进山。
对抗打赢的,月俸提高一成,输了的,月俸不减,但要给赢得清洗衣物,这种练法虽不免受伤,可将来上了战场,却能提高保命的机会。
就军中这些糙汉子,几天下来,那衣服味道简直不要太香,自己洗有时候都嫌弃自己,更遑论给别人洗,打赢了,月俸提高都开心,打输了洗衣服,万万不行。
再加上韩冲严令,城卫军全体,内衣,每天换一次,外服,三天必须换一次,甲胄、兵器每日都要维护清洁,更颁布明令:衣甲不洁,赏二十军棍,两次四十,还记不住,八十,再记不住,也不用涨了,直接打死,这就不是记性的问题了,而是违抗军令。
因此,在各自校尉的带领下,平日里,全都牟足了劲儿的训练,对抗的时候那叫一个卖力,目的只有一个,不洗衣服涨月俸!
值得一提的是,韩冲在军中执行将官淘汰制,只要觉得自身实力足够,可向直属上级挑战,不可越级挑战,文武双拼,只要能赢,便可与上司互换职位。
先不说是否有人有此胆量向上级挑战,单说此令一出,不说下面那些士卒,那些将校门都红了眼了,练兵狠,练自己更狠。
或许不会有人不开眼,可万一出现了呢,丢了职位到没什么,丢人才是他们无法接受的,这辈子在军中都抬不起头来。
总的来说就是,韩冲这货不讲武德,把麾下士卒帯将官都逼上了“绝路。”
韩冲身体力行,以身正法,月余时光,皆宿于营中,每日亲自下场抓训练,时常与军中将校于校场切磋武艺,教授带兵之道,军中不少士卒和将官原本对年少却身居高位的韩冲还抱有怀疑态度,不到月余,全军敬服,
韩冲明赏罚,严军法,如若表现出色,就算是普通军卒都会破格提拔,怠懒无能的将官,直接就地免职,毫不留情,因此,城卫军面貌大改,全军将士士气高昂,神采奕奕,再无往日堕落慵懒之风......
......
半山腰上,韩冲带着周青及北营一干将官正在观战,站在此处,谷中对战情况一览无余,连续操练月余,韩冲肤色依旧白皙如常,可身形却壮了许多,个头也长了些,不似刚回国时那般显得文弱。
看着山下对战情况,周青眼含敬意地望了韩冲一眼,问道:“将军,每次都只看着校尉帯兵对抗,末将也有些按捺不住了,为将者当身先士卒,将军为何不让末将下去率领士卒对抗?”
周青身长八尺,五官周正,双目有神,顶盔带甲笔直而立,极具军人威武之姿,他以前虽知道韩冲武艺高超棋艺非凡,却不知他还通晓兵事,可这月余相处下来,才知道韩冲治兵、练兵竟也有此等手段,着实令他叹为观止。
不止是周青,就连周围那几个偏将、司马等佐官也面带崇敬,眼中更是带着殷切、希冀之色。
近些时日对抗演练,因表现出色,获奖升官者极多,他们天天看着,自然也眼热,这要是以前,晋升只靠迎奉上官、贿赂钱财,哪有今时今日这般光景,只要努力,就有上升的希望。
韩冲环视周围诸人,不由得笑道:“难为咱们周裨将忍了这些天,终于还是问出来了?”
其实,前些日子周青老在韩冲眼前晃,欲言又止的,他就猜到了,周青等人虽然不缺才华,但是,眼光、格局还是要小一些,不过,这是时代的问题,与周青他们无关。
在这个时代,知识都被士族显贵和百家所掌控,平穷人家能读书者少之又少,所以,七国官员九成九都出于显贵、百家之中。
再加上各国之间文化封锁,各家各派敝帚自珍,各国官吏选拔就这么大的圈子,看着不少,其实,可选的余地并不多,最后就是拼人脉,拼家底。
相比较下来,兵家更是严苛,讲究门庭、资质,人本就不多,每一代能出那么一两个奇才就了不得了,其余大都是碌碌无为之辈,正因为这样,才会有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句话。
比如白起、李牧、廉颇者,更是难得,也是时代造就,他们所面对的对手大部分都是半成品,半调子的对手,似他们这样文武双全的将帅,一个国家又能拉出来几个?
......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