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六章怕老婆的房玄龄(2 / 2)长安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魏和真的变化太大了,之前在长安城的时候,唐俭在魏征家中见过魏和。

那时候的魏和很气傲气,现在可不一样了,你能感受到他内心依然自信,但外表上内敛的很。

魏和开始“知行合一”了,他的知就是做个魏征那样正直的人,他的行是要用他自己的方式而不是魏征的。

而张鹏就是来陪同吃饭喝酒的,他不断的夹菜倒酒,还主动寻找话题。

对于张鹏的话题,唐俭只是应付,而对于陈安说要他从户部拨付些钱财用到医馆确很认同。

反正户部总会有些余留的款项。这对他一个户部尚书不是问题。

再说了,圣上都在寻找孙神医现在找到了,那就是功劳。

他唐俭是跟着有功的,即使孙神医现在不去长安城,那以后不还可以去啊。

酒宴后,唐俭要去寻找他的“知行合一”了,他的车轿里面放着好几包药浴用的药材。

唐俭认为他的“知行合一”之路还很漫长,他要不停的写日记。

所以他的身体就很重要,需要药浴泡澡。

———

回到长安城的唐俭把他在商县看到的一切都奏报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对药浴不感兴趣,他对“知行合一”很看重。还对孙思邈在商县很看重。

他提出了要当老实人,干实在事。这是他认为的“知行合一”。

李世民还为此让宦官传话给国子监,让国子监的博士们好好研究下“知行合一”。

国子监太学的孔颖达发狂了。这是学说的创新啊!他作为国子博士为什么就没有想到过呢?

他赶紧在儒家典籍里面寻找能和“知行合一”有关的文字。

在《尚书》与《左传》中,孔颖达找到了“知与行”。

《尚书》有“非知之艰,行之惟艰”之说。《左传》有“非知之实难,将在行之”之说。知指认知或良知,行指行为、行动。

这就是儒家的,没有错,“知行合一”就来源于儒家经典!

这个陈安,好好的在商县就鼓弄出这么大的动静。

孔颖达甚至怀疑陈安是“生而知之”的人。

要不然,一个村子里面出来的小子,在南山修道几十天,怎么可能提出这样的学问。

孔颖达要写文章,要把他对“知行合一”的认知写出来,最好还要写成以前可以载入儒家典籍的文章。

此外他还要去商县,要带着太学的学子与他一起去。

可是,孔颖达没有想到的是,长安城里面不少勋贵家族的眷属们要去商县。

她们去商县不是为了“知行合一”,她们是想去泡药浴!

这个唐俭回到长安城后不但把“知行合一”传了出来,他还把药浴给带了过来。

唐俭在他的日记里面写到“药浴”并不为孙思邈所创。《礼记》有“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之言。

而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均对不同的病状使用不同药物泡浴。

孙思邈是“药浴”集大成者,所用药材分类详尽,功效甚佳。

而且他还备注了一句话:“且听闻,药浴还可润肤,美颜。某未可知,但信其有!”

就是这段日记!!!

唐俭没有想到让他夫人看到了,,,

他夫人要去商县泡药浴,是泡那种日记里面写的可以润肤美颜的“药浴”,并且还给身边的贵妇人都讲了。

这一下子,整个长安城都知道孙思邈在商县,而且还配置了各类的药浴方子。

你说急人不急人,,,

太学的学子要去探讨“知行合一”,朝中勋贵的家眷要去泡药浴。

孔颖达不愿意带着太学的学子和勋贵家族的家眷一起去,他就只好略微推后,这让他很遗憾。

可是孔颖达只是遗憾,而勋贵大臣中间最为难的是房玄龄。房玄龄连遗憾都不能。

房玄龄是出名的怕老婆。李世民曾经因为他怕老婆怕的连个妾也不敢纳,就故意赐给他几个美人。房玄龄是百般推脱不要。

后来李世民命人把房玄龄的老婆卢氏叫来,又让人在桌上摆了一坛子醋,但确对卢氏说:“想活,就别妒嫉;若要妒嫉,就把这坛毒酒饮了去死吧!”

可谁知卢氏捧起酷坛一饮而尽。把李世民都惊呆了。后世“吃醋”的典故就是从这里来的。

房玄龄的夫人不但要去泡药浴,还痛骂房玄龄。

说房玄龄有眼无珠,连陈安这样的人才都不能交好。

程咬金跟着陈安开铺子挣钱财,长孙无忌成天说陈安“类”他,把陈安当成家中子侄一样。

可是房玄龄确实什么都没有做,什么都没有得到得到。就连“药浴”都是唐俭先知道的。

所以,卢氏不但要去泡澡,还要和陈安一起做“药浴”的生意。这就让房玄龄很为难了。

可他又没有办法,,,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