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6章,《活着》(2 / 2)九花大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什么是可信度呢?举个例子,阿来是一位藏族小伙,他的小说《尘埃落定》描写了藏族土司的消亡史,这就非常有可信度。

而若是姜俊这位出生在关中省的农村小伙,也去描写一下藏族土司的消亡史,那能有什么可信度呢?

同样,王朔的京味小说,王安忆以上海为背景的《长恨歌》,也都有他们明显的地域特色,若是出生在外省且没在那里长期生活过的作家,也写出类似题材,那也是相当缺乏可信度的。也就是说,读者们会不相信真的是这位作者写出来的。

如果被质疑作品不是该作者写的,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可以参考一下新世纪某位韩姓作家被质疑代笔的事件。

若是写一本书,随着成就带来很多争议,甚至争议比成就还要多,还要多上许多倍,那这书写出来是没什么意思的,因为带来的争议不但会影响书的成就,还会影响作家在现实中的生活。

姜俊可不希望写完一本书之后,带来的是无穷无尽的烦扰和焦头烂额。

在保证了可信度之后,就要考虑这本书写出来之后的效果了。就是能在什么时候“火”。

有许多书,都不是写出来就立刻火的,往往都得通过一些人的慧眼识珠,或是历史的大浪淘沙才能被发现。

历史上就有许多这种例子,比如陶渊明原来在历史上并不是以诗人著称的,而是以隐士著称的。他的诗在当时被普遍认为不佳,在钟嵘的《诗品》里甚至将陶渊明的诗列为下品。

结果到了北宋,大文豪苏轼十分欣赏陶渊明,给了陶渊明诗以极高的评价,从此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陶渊明。又在南宋,辛弃疾也喜欢上陶渊明的诗,多次在词中表达对陶渊明的景仰之情,陶渊明的地位又进一步得到了提升。在此之后,陶渊明就已确定是一位大诗人了。

又比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原来谁也没觉得这是好诗,就将其归于“艳诗”那一类,觉得他格调低下。结果到了近现代,人们渐渐发现了它的人文价值,觉得他抒发了人生的感慨、思念的幽情,于是地位越来越高了。尤其是闻一多先生在《唐诗杂论》中将其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这一下猛抬轿子,彻底奠定了这首诗的地位。甚至很多人称其为“孤篇压全唐”。这岂是张若虚在生前所能预料的呢?

这是远的例子,近的例子,还是拿《尘埃落定》来说,阿来在1994年写完《尘埃落定》,到处投稿,结果因为他没有什么名气,竟被退稿十几次,搁置四年,在1998年才出版。

因此对于姜俊目前的状况来说,想“写”点什么,可不能板凳坐上十年冷,写的东西得让出版社一看就觉得不错,而不是经历许多次退稿才勉强投出去。

也正因此,在多次考虑之后,姜俊觉得《活着》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这书在现在1991年还没有出版,自己给他“写”出来,并不存在任何争议。而且这本书的地域性也不明显,哪里的作家都是可以写上一写的。

再说效果,这书在当时一出,就引起很大反响。甚至仅在次年,就被大导演拍成了同名的电影。这时效性,可绝对是一部“看了都说好”的作品啊。

想到这里,姜俊满意地铺开了纸,写下了“活着”这个标题。

可看着这两个字,总觉得有点心虚。所以把这张纸给团了,又在新的纸上起了个新名字:

“福贵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财主家的纨绔子弟,在一次赌局的圈套中破产,成为农民,之后又历经了许多历史的磨难,他的妻子、儿子、女儿、女婿、外孙相继离他而去,到了后来,他只和一头年老的黄牛为伴。

姜俊在纸上写着,越写越觉得可惜,多好的作品啊,这绝对有茅盾文学奖的水平了,但茅盾文学奖项要小说文体达到13万字。而这部小说只有10万字。

想到这,他突发奇想,自己要是在里面加上三万字,这不就够评奖的标准了吗?

他一边抄,一边思考,该怎么在里面加上这三万字呢。

起初,他觉得,要不把原来的一句话,写的多几个字,比如原来10个字一句的话,就写成13个字。20个字一句的话就写成26个字。

可后来发现,这么写,不但很麻烦,而且如果这小说每句话都多了这些无意义的臃肿,文笔会变得很不堪,在文笔上就会成为这部小说有所成就的最大拖累。

最后觉得还是在这十万字里面,加一个三万字的支线故事,这样比较稳妥。

这一打开了这个阀门,就如同给自己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了。

原来他写东西的时候,都觉得很无聊,毕竟自己没有创作的过程嘛,就只是把文字从脑中抄到纸上。

但这回想自己创作了,就变得精神百倍。甚至在投入创作的过程中,都有些废寝忘食了。

而在创作的时候,因为很多地方不注意,那个屋子,也被弄得乱糟糟的。他那时候太投入了,就忘了这屋子是陈青的了。

再说了,就算自己弄乱了,把事情弄完了之后,自己再收拾了不就完了嘛!

结果,那天陈青还正好回来。

陈青回来的时候,陈校长还在水东小学上课呢,许兰又在别人家串门。

陈青一看外面的门锁了,就自己用钥匙把门开开了。然后走近她自己的房间。把门一打开的时候,陈青都惊讶了:

地上到处都是纸团,桌子上还有墨水的痕迹,床上的被子不但没叠,还乱糟糟的。甚至书桌上自己那个封面成辞海的《金瓶梅》还大敞四开。

姜俊见到陈青,第一反应,尴尬地笑道:“呀,回来了?”

陈青咬碎银牙,双手攥成拳头,怒道:“把我屋弄成这样,你想死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