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直接问道:“陈县尉,不能想办法安置一下这些百姓么?”
陈群摇头苦笑,“这外面的难民少说也有一两万人,阳城内根本没有那么多空置的房屋,放进来也无处容身,反而会引起骚乱。”
“那就这么让他们在外面饿死?”
“不会的,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前往别处。”
林凡叹息道:“那这路上还不知道要有多少人死于非命。”
陈群连忙解释:
“林将军有所不知,阳城是洛阳向东逃难的必经之地,如果我们开城就会有更多的百姓前来此地,在您回来之前城内已经接收了两三千人,这已经让县内储备的粮仓一空,若再不禁止难民进城,阳城就会人满为患,到时粮食、物资供应不上,很有可能会发生暴乱!”
林凡沉声道:“既然我们回到此处就不能眼看着百姓受难,还请县尉把城门打开,其余的事在下来安排。”
陈群眉头紧皱,“这件事有关阳城的安全,在下断然难以答应!”
“陈县尉真要见死不救?”林凡的脸色沉了下来。
他之前看到城外的难民中有许多老人和在父母怀中的儿童,如果让这些人流落在外,不但食物得不到保障,更有可能被乱军、贼寇杀死。
看到林凡的神情,陈群便知道无法阻拦,如今拳头大就是道理,尽管对方的兵马不多,但强行打开城门,震慑住百姓还不成问题。
如果换到平时,陈群绝对不会屈服,可见到这么多可怜的难民,他的心中也有三分不忍。
他想了想,还是劝道:“虽然林将军执意如此,可下官还是要劝您不要这么做,否则这小小阳城容纳如此多的难民,很难不出现问题。”
陈群任阳城县尉三年。
这段时间,在他兢兢业业的治理下,百姓衣食无忧、生计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尤其是林凡把城池中的地痞、恶汉还有哪些生活在边缘地带的人都带走,整个阳城的风貌又上升了一番。
这也间接的证明了陈群的政绩。
他无论如何都不想看到阳城因为洛阳涌来的难民毁于一旦。
林凡微微皱眉,冷静思索了一番。
之前他还沉浸在挽救了洛阳百姓的喜悦之中,可如今看来,这些难民流亡各地造成的连锁反应也会相当严重。
如今关东联军还在和董卓军交战,难民中不但有当日洛阳大火时逃出的百姓,还有一些居住在洛阳附近,听到洛阳大火的风声,怕受到战争的波及逃亡各州郡的人。
如果这些难民不得到妥善的解决,最终还会有大批的百姓死在逃难的路上。
百姓实在找不到人收留,甚至会加入黄巾军、黑山贼落草为寇,到时难免做些打家劫舍的事。
林凡也清楚凭当下自己的实力,根本无法妥善处理四处流亡的百姓。
但即便如此,他也决定要尽可能的救助前来阳城投奔的难民。
“陈县尉,林某还是认为既然百姓来投,就不能放弃,您多年在阳城为政,这件事我还是想听一听您的意见。”
陈群深深的叹了口气,“要是将军真的要这么做,也可以不必让难民进城,派人带着百姓在城外搭建临时住所,只要派士兵看守应该就能杜绝动乱,但最难解决的并非容身之处,而是粮食问题,这么多百姓要靠什么来供养?”
“我们拉回来的那些粮食可以用来应急。”
陈群连连摇头,“这么多灾民一天要吃上近千石的粮食,您带回来的那些粮草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林凡思索了片刻才继续说道:“这些百姓都来自京都,不会像一般的乱民那样难以管束,而且他们既然都来自洛阳,多半都不会身无长物,逃难之前多少都带了些财物,粮食可以我们来组织一起购置,实在拿不出财物的,就用劳作换取。”
“既然将军主意已定,也只能如此。”陈群想了想,似乎如今也只有如此安排才能解燃眉之急。
林凡心里清楚,自己的打算说来容易,但实行起来一定有众多阻碍,不过既然事情已经发生,硬着头皮也要把它解决。
为了避免恐慌加剧,林凡先是让华雄召集士兵,下令严禁他们和百姓发生争端,私自收取财物,否则一定严惩不贷。
然后就带着陈群等人走出城门,亲口告知下方的难民如今阳城的实际状况。
他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明确愿意帮助落难的百姓,但也需要众人配合,不然阳城根本就没有能力救助如此多的难民。
百姓们唯恐阳城不收留他们,逃亡别处有可能还会遇到山贼盗匪,所以纷纷点头答应,一定会积极配合林凡等人。
林凡才打开城门,让华雄拿一千石粮草熬粥,来救济百姓。
等到难民吃饱肚子,不再那么混乱的时候,他带着陈群等人出城和难民征集钱币。
为了避免百姓因不信任造成恐慌,这次只让他们每人拿出二百钱统一购置粮草,实在拿不出来的,就在士兵的带领下去周边伐木、搬运石块,协助搭建临时住所。
这些洛阳逃亡的百姓大都带了一些随身的财物,相较于这些东西来说,他们更怕的是无处容身。
如今可是兵荒马乱之际,若是被乱军或是盗贼盯上,别说财物,就连小命都是问题。
所以拿出二百钱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倒不是什么问题。
只有一些老弱病残,或是逃跑的时候实在来不及带走财物的人拿不出来钱币,因为这些人的数量不多,也没人多说什么。
在林凡等人的呼吁下,花了短短两天的时间就凑够了二百万钱。
看到这种情况,陈群才渐渐放心粮食的问题。
临时居所大都是一些帐篷和茅草房,在士兵的帮助下,几天时间就全部搭建完成,虽然简陋,却也能遮风挡雨。
高览不断把粮草从阳翟运来,而且满宠又带人前往颍川各城购置,所有人都忙的如火如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