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府。
斜阳西下,余晖照在庭院中。
石亭里,韩茂和蔡琰面前摆着笔筒、墨砚,摊开着一捆捆笔墨未干的竹简书。
二人坐在石凳,手中各持一支毛笔,全身贯注的,在一个个空白的简牍,书写起来。
韩茂写完一捆竹简,放下毛笔,他看着蔡琰文静的在简牍一笔一划,娟秀的字迹。
通过这三天下来相处,他不得不佩服,蔡琰真是博学多才,强学博记,有才的奇女子也。
就拿这毛笔来说,不是蔡琰跟他说,他都不知道,原来早在春秋战国前,就有使用毛笔。
但,当时的毛笔技术不好,书写缓慢。
名将蒙恬,也是笔祖蒙恬,他不光改良了古筝,还改良了这毛笔,他用兔毫笔取代了旧时毛笔。
因为兔毫毛笔好用,比刻刀简便,快捷,渐渐使毛笔,走入千家万户读书人的家中,取代了刻刀的地位。
发展到汉代,已经在笔杆刻字、镶饰的装潢工艺。
蔡琰父亲蔡邕甚至著有一部《笔赋》大作,里面详细对毛笔的选料、制作、功能等作了综合评述。
可以说,蔡邕这部《笔赋》,结束了汉代以前关于毛笔,没有任何文字描述和评述的历史。
“韩郎,你这标点符号的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化运用,确实比钩识号要好一点,清晰一目了然。
不过,钩识号从秦运用到现在,也有它的独特之处,长期养成的习惯,根深蒂固,短时间难以改变的。”
蔡琰又写出一捆竹简,她抬头充满喜悦的看着韩茂,想了想钩识号运用多年,又有些气馁说道。
“昭姬,不用着急,慢慢来,这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长期持久。
我相信只要我们一直坚持做下去,肯定能看到,这标点符号,推广天下的一天。
更何况,我们不是有更好的,可以将之推广天下之人吗?”
韩茂看着有些气馁的蔡琰,鼓劲道。
昨日,他和蔡琰讨教书中之意,开始还是抱着拉深关系的念头。
但很快,他就深陷其中,他发现有些语句,他理解和蔡琰的差异很大。
这是认知的差异,渐渐的他发现,有些句子间,没有断句。
虽然,也在用秦朝沿用至今的钩识号,但钩识号数量有限,只能表达几种语境语感。
不如后世发展多年,已经趋向完善的标点符号。
于是,就他与蔡琰讲述一番,原本还以为要多费口舌,蔡琰才能理解。
哪曾想他小视蔡琰了,蔡琰不愧是历史留名,才情并茂,她不光听一遍就懂,还能融会贯通后,举一反三。
二人越讨论越兴奋,便决定动手,找一些空白简牍,在面抄写和使用标点符号断句。
就这样,这两日以来,他们二人就在家里,做这件事了。
好在蔡府下,有蔡谷叔父照顾周全,并且蔡谷昨日还特地雇了一些下人。
用他的话来说,此前大兄没有下定决心出仕做官,雇佣下人,也没有闲钱养活,都不知道在雒阳待几天。
现在大兄当官了,蔡家的脸面,还是得要的。
不然,别人来家里做客,连端茶倒水,侍候的下人都没有,岂不是教人家笑话?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