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八章 洛阳风云(1 / 2)金江游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年关将至,白雪皑皑下的洛阳城也多了些许活泼的生机。不过那份欢乐注定是属于高门大户的,与底层小民无关。

士子们穿着五花八门的奇装异服,摇着羽扇走街串巷,谈玄论道,说着些让人一头雾水的话。如今的魏国,玄风是越来越重了,而且自从去年嵇康被杀,士人们消极避世的思想更加严重了。

在很多人心中,儒门的理想算是破灭了,圣人口中的王道乐土、致君尧舜,怕是永远不可能实现了。

从前他们支持袁家,后来袁绍被曹操击败了;好不容易送走了“唯才是举”,不以门第论英雄的曹操,换了个需要获取他们支持的曹丕,他们以为自己又有了机会,渐渐地团结到了司马家的旗帜下,哪知道司马家的人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司马家固然本身就是士族的一员,也在全心全意地维护着士族集团的利益,可他们行事却全面背弃了士人们的理想——他们的不择手段,甚至更甚于魏武。

从高平陵之变,司马懿指着洛水发誓不杀曹爽,却在骗回曹爽后毫不犹豫将其干掉开始,某种界限与约束在无形之中就被打破了。

事实上,当时司马懿的举动在那个时代是非常具有公信力的,现场还有很多社会名流担保作证,可以说他是以一己之力突破了政治斗争的下限和道德底线,以至于替他担保的人都内疚不已,选择了自杀。

此后,司马家越来越肆无忌惮,甚至连表面上的体面都不管不顾了,还开了当街弑君的先河。士族原本是最重礼法最重体面的,可他们自东汉党锢以来的斗争,流下了那么多的血,最后却孕育出了这样的怪物。

王道死了!君不似君,臣不似臣。

至少这是当时社会的共识,甚至司马家族内部对此也心知肚明。历史上西晋开国,司马炎只敢提倡以孝治天下,却只字不敢提“忠”,他们可不希望有人像他们“忠”于曹魏那样来“忠”于他们。

此时,正是魏晋鼎革之前夕,历史上,每当时间走到了这样的关键节点,社会上必然是一片沸反盈天,就算维持着表面的平稳,那也是暴风雨前的平静,就像高压锅盖下的沸水。

可是,如今的洛阳城,乃至整个曹魏的社会风气,竟是这样的暮气沉沉。

嵇康之死是最后一滴不甘的鲜血融进泥土,现在,斗争没有了,只剩下了沉睡。

当然了,对于这些士子们来说,摆烂是一回事,日子还是要过的。嗑药者有之,五石散带来的那种飘飘欲仙的幻境能够暂时麻醉他们,让他们忘记那失望的现实;清谈者有之,坐谈客们不议朝政,话题永远是飘渺的天地,尽管他们很多人连宣夜说都没听过;至于逛青楼的那就更多了,这类“才子”在任何时代都能留下一段段脍炙人口的风流韵事,毕竟笔杆子在他们手上,他们总能把妙笔生花,把那些脐下三寸的腌臜事写成令人动容落泪的爱情传说。

腊月二十九,大魏相国晋王司马昭于府中设宴款待安乐公刘禅。

席间,司马昭故意命人奏起了蜀中乐曲,身着蜀地服饰的少女们翩翩起舞,如同一只只轻灵的蝴蝶。

刘禅看着这些人都是熟面孔,因为她们以前都是蜀宫里的艺伎。

蜀汉旧臣们想起亡国之痛,纷纷感伤落泪,悲怆不已,尽皆掩面涕泣。唯独刘禅摇头晃脑,喜笑自若,就像后世公园里那些快乐的胖老头。

司马昭见此,摇了摇头,对贾充道:“人之无情,竟至于此!纵使诸葛孔明尚在,亦不能辅之长久,何况姜维?”

“安乐公,”司马昭放大了声音,盯着刘禅的眼睛,“颇思蜀否?”

“此间乐,不思蜀也!”刘禅眉开眼笑地答道,那眼神就像第一次进游乐场的孩子一般。

刘禅的旧臣郤正听见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悄悄向刘禅靠过来,附耳低声说道:“陛下,如果晋王再问这件事,你应该先闭着眼睛,然后悲声说‘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陛下,记着一定要哭出来啊。”

司马昭看在眼里,虽然不知道郤正到底在说什么,不过大体心里还是有数。他没有立即发作。

过了一会儿,酒至半酣,司马昭又问道:“安乐公,颇思蜀否?”

刘禅心里暗暗佩服郤正料事如神,赶紧把“标准答案”复述了一遍,只可惜自己试了几次,都掉不下一颗眼泪来。

司马昭看着刘禅这滑稽样,忍不住笑道:“这话听起来怎么这么像是郤正说的?”

“哎呀!”刘禅眼睛瞪大,惊叹道,“就是他教的啊!”

席间顿时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只是蜀汉旧臣们的头垂得更低了。郤正暗叹了一口气。

“憨态可憎,却也诚实。”司马昭心情大好,彻底消除了对刘禅的疑虑,赏赐了些财物把他打发走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