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学校,褚清把自己新书出版的消息告诉了父母,母亲倒是挺欣慰的,父亲却是波澜不惊,简单说了几句。
反正大致意思是出书了没什么,让他要继续好好学习,写书的水很深,出了书也不一定好卖,考研才是更为重要的事。
然后将中书协楷书展收稿的消息告诉他,让他写一个四尺条屏的小楷投稿,收稿还有几个月,褚清并不着急,同时也是急不来的,虽然尺幅比较小,但是选内容,纸张颜色,风格选择等事情很多的。
褚清大大小小也投过几次展览,因为现在展览设计之风盛行,只有一次省级展览入展过,全国范围的展览一次也没有,高手太多了,竞争非常激烈,入展几率基本是50中1,甚至是100中1。
褚清一边等待书籍出版的消息,一边处理毕业的事情,并且陆续将记忆里一些短篇文章记录下里,虽然当一名文抄公非常可耻,但是将另一个世界的作品在这个世界展现出来,他也算是推广文化了。
论文一定是最头疼的事情,倒不是查重,主要是格式极其头疼,前前后后打印了好多版,打印店又是人满为患,毕业季和期末都是打印东西的火热时期。
如果你还是学习委员,那么恭喜你,两件事情你都要做,既要负责毕业问题,还要处理期末事情。
所以说,大学班干部是啥
班长跟着导员走,啥事不管背着手,
团支书记喊加油,入党时候才领头,
生活委员把钱收,期末结束光溜溜,
文娱委员算个球,体育课上他没有,
组织委员张张口,素质评价就是优,
可怜学委累成狗,到了毕业才退休。
奉劝各位还没上大学的同学,学委搞不得。
。。。。。。
很快,过了大概将近一个月,褚清毕业的事情也基本完事了。
论文答辩结束,毕业证和学位证拿到手,毕业照拍完,宿舍的东西他早就搬到外面出租屋里,和舍友们喝完最后一场酒,本科生涯翻篇了。
早上刚刚送走好友们,褚清就收到出版社的消息,《小王子》首印30万册,定价25元,首印的稿酬三个工作日内就会打到他的银行卡上。
对于褚清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毕竟很快他就可以实现财务自由了。
钱财目前对于褚清不是特别重要,他手里陆陆续续也攒了几万块,但是几十万块放在银行卡里绝对会很安心。
按照版税他的分成是825000,按照我们稿酬所得个税应为11.2%,他的税后收入应该是73万多一点。这仅仅只是首印的分成,后续还要印刷就有他的收入。
稿酬收入的个人所得税的二次加印收入还和这个略有不同,但是同样的,都是税率不高,所以作家的生活一般都很滋润。
褚清对他即将到来的收入思量着,73万可能买不了房,但是买一辆汽车还是足够的,就这么决定了,稿酬到账了去买一辆牧马人。
他最向往的就是能够全国范围里开着车自驾游,如果没有具体的行程那就更好了,顺着一条国道一直往前走绝对是很快乐的事情。
东北三省的林海雪原,蒙古的广阔草原,XJ的寥寥戈壁和万里沙漠等等景色听着就让人非常向往。
。。。。。。
同时褚清也要思考要不要把最近写的短篇投出去,毕竟放到电脑里也是浪费。如朱自清,沈从文,季羡林等作家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是他打算投稿的。
先把朱自清的作品先投稿出去,老朱的文章辞藻优美,画面感极强,总有一种文中有画,画中有诗,十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先投一篇到《北方》杂志,其余的后面再说。
毕竟短篇他看的并不多,记忆里也只有很有名的几篇而已。
没过两天,他的稿酬就到账了,今天是褚清提车的日子,他早两天就在网上看好车了,也和车行的销售问好了有现车,仅仅几个小时他就花了五十多万便把车开了回来,白色的,车很好看。
相比于其他颜色,褚清最喜欢白色,黑的太深沉,灰色的同款太多,其他的又太艳了,只有白色最合心意。
第二天褚清请刘教授吃饭表达了感谢之情,教授也催促他尽快回家复习,准备年底的考试。
还给了他一份资料,上面是一些重点考点,这简直比褚清自己还上心,看来刘教授对他真的很欣赏。
褚清没多耽搁,收拾完随身衣物便开车回家了,家里离这里不远,本省小城市,距离湘水市仅仅200来公里。
本来按照他的高考成绩父亲打算让他报北京的学校,但是母亲十分反对,她就这么一个,如果出去了就不回来了,那她不得伤心死。
其实母亲还怀过一个孩子的,但是父亲身为事业编制,孩子生下来就保不住工作,母亲自那之后就对他的爱更多了,像是双份的。
临天黑之际褚清便回家了。他家住在城南自建的三层小楼,一楼是母亲经营的超市,二楼是父母卧室和客厅厨卫,三楼是他的房间以及半个阳台。
小城市这种房子很多,甚至有的大城市也有很多的,基本都是自己建的房子,这种房子远比商品房更舒服,空房间大就不说了,还能自己做点小生意。
商品房楼层高,人口密度大,上上下下老是用电梯,养个狗,骑个电动车都会有人管。
因为提前和父母说了回家时间,等他到家的时候母亲已经做好晚饭了,都是他爱吃的菜。
红烧肉,辣椒炒肉,腊鲢鳙,东安鸡。。。。
院子里的车父母都上前看过,毕竟算是个大件东西,花了几十万的,父亲倒是挺喜欢,母亲嫌弃车子太高了,上下不方便。
对于他买车这件事父母没什么意见,但是对于他单身的情况倒是有些意见,毕竟他是独生子,传宗接代的希望都在他的身上。
“我听隔壁你王姨说你们年轻人都流行什么丁克,你可千万不要学啊,过两天我就托你王姨找找,看有适合你的没,你现在也是个文化人,得找学历高的。”母亲对他的婚事十分着急。
“他还年轻,不着急,等过几年成熟些再说,年轻人没担当”。在事业单位工作的父亲则不以为然的说到。
褚清啃着饭后的水果,一边含糊的应付着母亲。看着母亲反驳父亲的话,一边掏出正义的铁拳,给了父亲几下。
虽然家里的父亲对他很严厉,但是母亲却是个实打实的猛人,毕竟他们这间房子基本都是母亲那些年一边带孩子,一边担砖挑沙建起来的,父亲那些年总是在单位忙碌,自觉也是亏钱自己妻子很多的,平时也是多加呵护和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