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完本感言(1 / 2)贼秃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想了想,还是决定到这里完本了。

仓促了些,大家肯定还有许多不满意,连我也是。

好在总体上还是按照规划大纲写完。

再写下去,无非就是把赵大的路子重新走一遍,直到公元969年,契丹皇帝耶律璟遇刺身亡,然后逮住时机北伐.....

最初的设想里,建号称帝后单独列一卷,写写国家改革官僚政体的改革,糅合多相制和内阁制,还有就是借用一下皇城司和锦衣卫,进行适度的特务机构统治.....

但.....最后还是决定把剧情截止到代周立国。

从公元936年石敬瑭割让幽燕十六州,到元末老朱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可以说,失掉幽燕屏障的恶果,华夏汉人足足品尝了将近四百年。

在农耕冷兵器时代,丢掉阴山至燕山一线的北方屏障,对于中原以汉人为主体的封建王朝来说无疑是致命的,那意味着攻守形势移转,草原游牧民族的崛起似乎变得势不可挡。

契丹、女真、蒙古,在兴起之初一个比一个凶勐。

耶律璟死后,辽景宗耶律贤即位,契丹辽国彻底迎来最为强盛的时代。

萧思温、耶律休哥、耶律斜轸,之后的承天太后燕燕、辽圣宗耶律隆绪,汉人里韩匡嗣、韩德让、刘景、高勋......随便哪一个都不好对付,称得上君明臣贤,契丹人迎来腾飞。

所以,赵二在高粱河败得不冤。

也幸亏熘得快,否则后晋末年契丹人南下灭国的祸事怕是要重演。

朱秀如果要北伐,时机选择相当重要,就连969年,因为耶律璟之死引发短暂动荡的这个时间节点,想要趁机收复幽燕都不容易。

我也不知道怎么写,才能让这个过程看起来比较合理,如果再往后,不知道要开多大的挂,才能击败一个在军事上强于汉人,在政治、经济上全面效彷汉人,在文化上深度学习汉人的游牧民族。

也难怪萧太后有底气与北宋争一争华夏文化的正统所在。

想写这本书的初衷,也是为了弥补这份缺憾。

通篇看下来,我想大家也能看出,这本书着重想写的是朱秀、柴荣、赵匡胤、李重进、张永德这些人物之间的情感变化和纠葛,从人物关系的转变到历史大势的演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