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象升目前知道的是,怀庆府被短毛贼用超多火炮攻陷,可见大顺军并不是一般流贼。所以他这次特意携带了不少火器,尤其是新购入的三十多门窦大利牌火炮,最是犀利之器,足可一战。
“我就不信你敢打过来!”
眼前的大顺军全员骑兵,虽然队伍齐整,但是轻装而来,料想不会有很大战斗力。
卢象升稍微松了口气。
卢象升能在明末打出威名,所倚仗的“天雄军”自然不一般。(大名府一带古名天雄)
李自成在望远镜里看去,“天雄军”全员配有盔甲,骑兵是铁甲;火器兵是棉甲。那装备水平在大明只有不差钱的辽军能比得上。
真不知道卢象升从哪弄来的银子。
后来的康熙年,文人方苞这样说:“明之亡,始于孙高阳之退休,成于卢忠烈之死败。”
乾隆朝的《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评价说:“卢象升材优军旅,志竭股肱,坎坷遭时,艰难就义,今谥忠肃。”
卢象升,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天启二年,年仅二十二岁就考中进士,开始了他的为官生涯。
初任户部主事,升任员外郎,累迁为大名知府。
卢象升虽是文官出身,但善于骑射,勇力过人。或许“小李广”这个绰号他比花荣更合适。“暇即角射,箭衔花,五十步外,发必中。”
崇祯二年末,“己巳之变”,大名知府卢象升招募了一万兵马,进京勤王救驾。
当他带着大队人马赶到时,鞑子已经退出关外了。不过他也没白跑,如此忠君爱国的股肱之臣自然“简在帝心”。
崇祯三年,卢象升任右参政兼副使,外出整顿大名、广平、顺德三府的兵备,建立新军号称“天雄军”。
崇祯四年卢大人升为按察使,照旧治军。
“天雄军”的成员有些类似于曾国藩的湘军,都是由老乡、朋友、亲戚等等组成。
这种结构的优势是大家能互相照顾,更容易同仇敌忾,团结性好,能爆发出更强的战斗力。往往一个人战死,就可以激发大部分人的愤怒,战斗精神极强。
缺点是,一旦战场上有人退缩,就会带动一大片人跟着逃跑,继而引发整支军队的崩溃。
或许是因为那个缺陷的原因,所以后来的卢象升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竟比武将还武将,是个不要命的主。他因此被称为“卢阎王”。
“天雄军”是一支步兵与骑兵结合,注重使用弓弩、火器等远程武器的部队。卢象升所训练的骑兵身着铁甲、配备长枪和火铳,既能远程打击、也能冲锋陷阵。
打法上步兵结阵,前面插上木桩、鹿角,两边骑兵掩护,后面火器齐射,打农民军真是一打一个准。
将来的天雄军在与农民军的战斗中表现亮眼,常常以少胜多,多次击败各路“流贼”。
卢象升确实作战勇猛,卢阎王的绰号也不是白叫的。不过,他并没有对农民军形成致命的打击,多半是把“流贼”驱散或赶入大山就完事了。对方实力未受大的损失。
说得直白一点,卢象升打农民军可以次次报捷,但流寇实力不减。
卢象升的胜仗,多是在战术层面。在战略上,他和大多数文官一样没什么大意识。
他说:“臣与督臣,有剿法无堵法,有战法无守法。”也是对自己能力的说明。
卢象升对流寇的战略没有剿灭方法,他重视野战克敌,但没啥有效的方法抑制对方的流动,对于守备没提出什么建议。因此卢象升的剿匪和陈奇瑜差不多,天天打胜仗,月月报捷,但流寇并未伤筋动骨,整体实力不减。
相比之下,杨嗣昌至少还提出过“安内方可攘外”,“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方略,此举在两年内颇见成效。各路农民军几乎全部偃旗息鼓,败的败,死的死,降的降。大明境内难得消停了一阵子。
当然,这并不是苛责卢大人。强求文人变成军事家、战略家,那是吹毛求疵。
公允的说,在其位,谋其政,卢象升做了他身为大明臣子该做的事。
问题在于,李自成那帮农民军是罪人吗?
他们只是被天灾人祸逼得走投无路,不反抗就会死的一些底层贫民而已。杀他们,值得歌颂吗?
卢象升是一位独具风骨,忠君爱国,能力有限,但是永不放弃的封建官僚典范。
说他独具风骨,面对阉党权势熏天,他断然拒绝拜谒魏忠贤祠堂;
说他忠君爱国,“己巳之变”面对国难,他自行募兵万人进京勤王;
说他有一定能力,明末一堆烂摊子,他却能收拾豪强,赈济百姓,屯垦开荒,恢复生产,整合力量组建天雄军,剿杀流贼,努力扶持大萌的残破局面;
说他能力有限,虽然努力了,但是仍旧没什么实际效用。明末大局丝毫未有改观。
卢象升本质上毕竟只是一介文人。就像袁应泰、袁崇焕、茅元仪、孙传庭、孙承宗等等等等,甚至可以包括史可法、徐光启、瞿式耜等等等等很多人,他们都是文人。
明末文人好说大话,放空炮,拉帮结派,这是通病。
他们不是军事家,去统领军队打仗,其实不大合适。
洪承畴同样是文人出身。抛开立场,他的能力确实非常强,文韬武略齐备。可以说远超袁崇焕、卢象升等人。(非是洗白翻案,仅是从军事水平上讲)
崇祯十三年开始的松锦之战是明、清在辽西战场的最后大决战,可以说是皇太极一生军事生涯中最精彩之作。
从整个松锦战役过程来看,其实洪承畴有机会剿杀皇太极。可惜了。
有能力有机遇又想做出成就,这样的人是天选之子;
没能力有机遇又想做出成就,终究心有余而力不足;
有能力没机遇又想做出成就,这样的人是一个悲剧……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