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0章 多谢魏公公(2 / 2)MR卡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夏侯渊不满的抱怨了一句:“废话!”

曹丕道:“大家都等了一夜,先各自休息去吧。”

确实是等了一夜,都疲惫了,可是并没有等来好的结果,怎么睡得着。

曹丕正要独自先行离去,却见满身血迹和尘土的董衡闯了进来:“大公子,郿坞失守了。”

曹丕大惊:“你说什么?哪里失守了?”

董衡道:“所谓凉州叛乱都是假的,诸葛亮假装撤退,却早在陈仓要塞外围挖掘了地道,直通将军府。趁孙礼将军不备时,直接从地道攻入。孙礼将军促不及防,还没有来得及点燃防火台便被敌军所杀,故而郿坞方面根本就没有得到诸葛亮杀回来的消息,直到敌军兵临城下。”

饶是曹丕再怎么想要扮演一个成熟君王的人设,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崩不住了,直接一屁股跌坐在椅子上。

诸葛亮在陈仓要塞驻守了这么久,所做的防御措施远远不是肉眼所见的这么简单。

表面上,他是将一个坚不可摧的要塞送给了曹军,却从暗中早就挖掘好的地道杀了回来。所谓凉州叛乱,更是诸葛亮与羌族方面设计的一个圈套。

为了让这个圈套看起来更逼真,诸葛亮在得到李奇首肯之后,先是撤走了金城郡一部分守军用来支援前线,羌王彻里吉攻打金城郡时,那是真打。金城郡太守逃难也是真逃——不过通过这次“稽考”,这太守之位怕是保不住了。

至于陈仓要塞里那些尸体,是最近一次交战时阵亡的军士,里面甚至还有披着益州兵军服的曹兵。

司马懿原本就对凉州叛乱持怀疑态度,但是军营里上自曹丕这位主帅,下至张合、高览等将领,都是想要趁机抢功的心态,司马懿又拿不出实证来阻止。最终的决定权并不在自己身上,还有什么办法?他令张合、高览在追击的时候相距数里,并保持消息畅通,又令孙礼先往陈仓要塞探查敌情,已经算是异常谨慎了。

现在郿坞失守,诸葛亮七万大军一路高歌猛进,很快就会兵临长安西大门。李奇在长安附近的兵力一下子翻了好几倍,对长安形成了合围之势,曹丕岂能不慌?

……

宛城。

黑色的狼烟飘至苍穹,在半空中随风而散。

因为关羽援军已经在数日之前抵达,曹操一时也拿不下宛城。

简雍、糜竺等人其实并不赞成关羽北上支援宛城,因为孙权对于江夏的觊觎也不是一年两年了,而江夏是刘备耕耘得最久的一块地盘。他们宁愿放弃宛城,退守江夏。

首先,江夏郡比宛城更大,人口、粮食远甚于宛城;

其次,如果在江夏郡遇到危难,李奇从襄阳或江陵派出援兵的机率更大。

从保守的角度来看,退守江夏的确比守死宛城的存活率要高得多,可是刘备却认为,宛城是距离许都最近的一座战略要地,这也是他第二次距离天子最近的时候。

他现在已经失去了向周边扩张势力的机会,如果再度缩回江夏,无论是军心还是战机,都不复存在了。

当然,在令关羽北上支援之前,刘备派孙乾出使江东,与孙权进行了一番磋商。

刘备也知道孙权想要借助长江天堑划江而治的战略目的,于是主动提出将江夏郡长江南岸的城池割让给孙权,只求后顾无忧。

孙乾对孙权说道:“我主刘皇叔为了对抗曹操这个汉贼,从来都是不计得失的。当年令尊孙破虏讨伐汉贼董卓,也是战斗在盟军的第一线。吴侯身为汉室忠良之后,想要划江与曹贼抗衡的心思我们也可以理解,故而愿意将沙羡、鄂县、下雉等长江南岸等地拱手相让,只希望吴侯与我主刘皇叔永结盟好,共同对付曹贼。”

孙权乃与属下商议。

张昭道:“刘备计穷,遣关羽北上支援,故而江夏郡空虚,是我们夺取江夏的大好时机。岂可因小利而失良机?”

鲁肃道:“不然。我们怎么说也是李奇、刘备的同盟,原本攻打江夏也是担心曹操拿下江夏后让我们失去了长江防线。既然现在刘备主动将长江南岸的防线送给我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背弃盟约,攻打江夏呢?其二,江夏乃是刘备的大本营,如果我们执意要拿下整个江夏,恐刘备从宛城回师,到时候损兵折将,最多也只是能够拿下江夏以南的地盘。”

诸葛瑾道:“前者我送信与李正泓时,李奇是坚决反对我们攻打刘备后方的。现在刘备主动将长江南岸的城池拱手相送,我想李正泓也没什么话说。就没有必要再起刀兵,得罪各方盟军了吧。”

顾雍道:“今闻李奇攻打长安甚急,诸葛亮一路平推郿坞、武功,兵临长安城下。若李奇拿下长安,则天下格局逆转,曹操已不再是最强大的一方了。为平衡局势,吴侯当早作打算。”

言下之意,以前联合李奇、刘备,是因为曹操过于强大;如果最强大的一方变成了李奇,你还联合强者欺负弱者,那就离死不远了。

虞翻道:“非也,非也。就算李奇拿下长安及三辅地区,在地盘上不逊于曹操,可是论及经济、人口等因素,仍然远远比不上中原和北方。曹操依然是最强诸侯好吧。”

孙权虽然没有说话,但他已经发现了一个很微妙的东西:淮泗系是支持李奇、刘备一方的,而江东系的张、顾显然一向都对李奇不太友好,对外部势力来讲,更偏向于曹操。

这在赤壁前夕要不要投降曹操就可见一斑。

是因为李奇打压世家的原因吗?

好像曹操对世家的打压也不轻吧。

当年孙坚、孙策是靠着淮泗系创立的基业,对于江东系来说,孙家一直都是外来者。在孙权的平衡策略下,才逐渐拉拢了江东系,使其逐渐在孙家的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

淮泗系与江东系没少因为各自的利益发生摩擦,孙权也乐得让他们相互制衡,以此稳固自己的地位。

所以,江东谋士虽多,但他们一向不论对错,只论各自的利益。

而孙权呢,也不论对错,只论如何才能平衡好两派的势力。

自周瑜病故以后,虽然由鲁肃继任了大都督一职,但是鲁肃更偏向于战略和内政规划,对兵权的把握远不如周瑜。从这方面来看,淮泗系的地位有所下降。

另一方面,江东之兵善于水战而不善于陆战,拿到长江以北的江夏郡,似乎也很难坚守。如果刘备当真在这一战中覆灭,那么孙权取得江夏郡全境之后,将在陆地上与曹操接壤,免不了诸多摩擦。

相反,如果能够割江而治,曹操就不敢轻易跨江攻打江东,只能先对荆州下手,而孙权正好隔岸观火,坐看曹操与李奇的成败,并于中取事。

所以孙权经过各种权衡,采纳了鲁肃、虞翻的意见,和平接收刘备的江夏郡南部诸城。

只是,有一点孙权还没想得明白,江东派为什么会偏向曹操,仅仅是因为淮泗系偏向李奇吗?

恐怕不会这么简单吧。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