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队进攻战术太丰富了,能够得分的点非常的多,马刺队限制住李轩的无球跑动,就没法协防夹击诺维斯基低位单打,并且纳什与李轩或者诺维斯基的挡拆配合都非常难防。
反观马刺队只有邓肯一个进攻点,帕克和吉诺比利根本无法突破进入禁区,小牛队机动性非常强的换防和补防,把禁区打造成铁桶一般。
并且,马刺队的球员发现,小牛队的防守体系好像是被李轩一个人盘活了一般,禁区之内简直固若金汤,更可怕的是他好像不会累,在场上快速补防协防,也不见喘粗气,妥妥的一个体力怪。
第二节比赛剩余的时间,马刺队一直扮演着追分的角色,每次把分差迫近到十分以内,都会被小牛队压制回去。
半场结束前的最后一攻,被压制了半场时间的阿根廷人终于找回了场子。
吉诺比利面对芬利的防守,体前变向过掉芬利,迈出富有节奏变化的欧洲步,突破到篮下与诺维斯基身体对抗后,在失去平衡的情况下左手抛投命中。
半场比赛结束,现场大屏幕上的比分为52:40,小牛队领先12分进入下半场的比赛。
别小看了这12分,在三分球还不流行的时期,这样的分差根本不可能靠一波流给追回来,像马刺队这种善于防守的球队,靠慢慢磨不知道要磨到什么时候。
中场休息结束后,第三节比赛开始。
第三节比赛没进行多久,站在场边的老尼尔森就看出了马刺队的战术安排。
波波维奇直接让球员放弃争抢前场板的机会,坚决退防,不给小牛队任何打快攻的机会。
这也是他的无奈之举,明明自己内线占据优势,却难以实施。
好在波波维奇临场应变能力不错,能屈能伸,并不像其他教练那样一条路走到黑,为了胜利,就算是卫冕冠军也必须要做出相对应的调整。
小牛队在面对快攻机会减少的情况下,老尼尔森也是拿出了当今时代最流行的挡拆战术。
相对于快攻战术,小牛队的挡拆战术更加多变,毕竟场上的五个球员都有篮子,可不能轻易漏掉。
马刺队也早有准备,特意研究过小牛队的挡拆战术,但在实战中发现之前制定的战术更本没什么用。
帕克或者吉诺比利想要强硬挤过李轩做的无球掩护根本不可能,他们发现李轩的身体素质太好了,明明看着不强壮,就是挤不开,最后弄得自己一身痛。
通过配合,纳什获得很多绝佳的投篮机会,命中率超过五成,就算遇到换防,他可以把球传给外切或者内切的李轩,也可以把球传给低位的诺维斯基,反正他的选择非常之多。
就这样,小牛队靠着挡拆配合战术单节又拿到24分,反观马刺队只拿到了20分,三节比赛结束,小牛队领先马刺队16分。
第四节比赛刚开始,马刺队在邓肯的带领下开始反扑,打出一波8比2的攻击波。
但没过多久就被李轩和诺维斯基一人一个三分给打压了下去,分差又回到十分以外。
缺乏快速追分手段的马刺队,靠邓肯在低位慢慢背打追回来根本不现实。
再加上小牛队有经验丰富的纳什,比赛最后阶段牢牢控制着场上的节奏,减少失误,不给马刺队任何的机会。
就这样,小牛队把领先优势一直保持到了比赛结束。
随着刺耳的蜂鸣声响起,这场揭幕战落下了帷幕。
最终,小牛队以92:78战胜马刺队,取得两连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