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这几本,其他所有作业本,叶慎行都有的放矢地指出了每个学生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如何改进的方法。
看着叶慎行低头奋笔疾书,三班语文老师吴文光好奇地探头过来看了看:
“叶老师,一篇课后感的批改需要这么用功吗?”
叶慎行随手将手里的正在批改的那本递了过去,“你看看。”
一目十行将内容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吴文光有些讶异,翻看了下作业本封面的名字,康伟。
这个学生他知道,调皮捣蛋,经常被老师滴溜进办公室批评。
没想到,如此满含着温情的读后感,会是出自他之手。
“确实是个帮助学生学会表达的好方法。”吴文光点头认同道,接着话锋一转,“不过,这篇课文可是要大段落背诵的,还是得反复抄写才能加深印象,光是读后感力度恐怕不够啊。”
吴文光倒不是泼凉水,而是在传授经验。
倒不是说非要填鸭式教育,关键背课文这件事,本来就是熟能生巧的过程。
无他,惟手熟尔。
叶慎行领情地点点头,“我也打算在下节语文课,看看学生们对课文的熟记读。”
还是太年轻啊,吴文光笑了笑。
不逼着他们反复抄写背诵,怎么可能光凭课讲解、写写读后感就能背内容?
“报告!”
办公室门口并排站着两个学生,一个是三班的语文课代表,于娜,而另外一个,正是刚刚那个作业本的主人,康伟。
下面一节课,三班和八班都是语文课,课代表来拿昨天的作业,分发下去,等待老师点评。
八班的语文课代表是方玲,来的却是康伟。
康伟挠了下头,自己抢先解释道:“叶老师,方玲去厕所了,我来帮她拿作业!”
注意到他略带激动的小动作,叶慎行明白了他走这一趟的小心思。
“昨天的作业完成得不错!”叶慎行不吝赞美,“感情真挚动人,你说的小时候去乡下爷爷家的暑假,看得老师都想去了。”
这还是康伟第一次从老师这儿得到这么走心的夸奖,又高兴又有点小害羞。
一旁的尖子生于娜,有点小傲娇地瞥了康伟一眼。
“吴老师,为什么八班就可以只写一篇读后感,我们就要抄写三遍?”
吴文光哈哈一笑,“谁说八班不需要?没看到课文后写了要大段落背诵吗?这下我们进度要比八班稍快了。”
“抄写了三遍,你背得怎么样了?”叶慎行也想验证下两方的效果,问于娜。
于娜微微甩了下马尾辫,面对叶慎行这样一个年轻帅气的男老师,脸不由地红了一下,也更想好好表现。
“……即使同车,他戴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
她开始流利地背诵。
办公室里其他老师也都围了过来,饶有兴致地想要看看两种作业模式的成果。
“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远处的海;我只能、只能……”
背着背着,于娜开始卡壳了。
她锁着眉头,咬着下唇冥思苦想,可越是这样她就越是想不出来!
吴文光笑道:“这才是昨天第一遍导读,能够背到这种程度,已经很不错了,等今天再抄写三遍就会更加熟练。”
其他老师也纷纷表示认同。
一篇文章刚完第一课,就能背诵到百分之七八十,确实可圈可点。
除却于娜本身就是语文尖子生的因素外,被经验认证的课业布置模式也功不可没。
“不是‘远处的海’,而是‘灰色的海’。”
站在一旁的康伟突然出声道。
于娜愣了一下,“你说什么?灰色的海?”
“没错。”康伟点点头。
于娜仔细地回想了下,却有点迷糊,一时无法判断到底谁是正确的。
这个问题当然难不倒语文老师们了。
吴文光惊讶道:“你怎么会记得这么清楚?”
“当时叶老师朗诵时,我就觉得看到了那样的画面,阴天,母亲看着不再愿和自己沟通的孩子,一个人望向远处的大海,灰蒙蒙的一片。”
看着周围老师们赞赏的眼神,康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因为画面感太强了,所以‘灰色的海’,我记得特别清楚。”
“好小子,不错!不错!”老师们都纷纷鼓励。
于娜一脸的目瞪口呆,自己这个堂堂语文课代表,居然被一个学渣纠正了错误!?
她的老师吴文光也是心生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