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说方法确实有点操之过急了,一般这种操之过急的方法的话应该是不会取得什么太好的结果,本来在儿女这方面就不是特别的同意,那接下来的时间就更加不用多说了。
怀着一个不同意或者是不爽的心情去见面的话,这种心情就会强加在对方的身上,强加在对方的身上的时候别人的一些优点就可能看不到了,缺点倒是看了不少。
别人比较是很优秀的,即使是别人低声下气或者是谦虚的在说话,但是在感官的感受上依然觉得对方是很桀骜不驯。
这种夸大就会导致这样的事情的失败,这样事情的失败然后又会把责任归于年轻人的身上,似乎这样的事情就越来越多的产生矛盾,最后甚至到了一个不可调和的地步。
这无论是在父母的方面看还是在子女方面看都不算是一个特别好的事情,只是两种观念的碰撞就导致了这种局面的出现。
以前两代大约是在20年到30年左右,在这个时间段的话可能从古代或者是近现代的话都不会发生什么太大的变化,也就是两者之间的思想矛盾的话应该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冲突和变化的。
但是我觉得从70年代到90年代左右,有些东西变化的实在是太大了,甚至我们无法体会,因为我们没有处在那个生活的时代,没有办法体会的时候那就容易产生这种思想上的代沟。
这种思想上的代沟就很容易造成好心办坏事,双方都是想对对方产生一个更好的结果。
只是结果确实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罢了。
其实我倒是觉得这种现象还有另一种原因,这种原因就在于进入社会的时间不同。
现在的年轻人进入社会的时间是很晚很晚的,有时候我们成熟不能够按照一种年龄段来划分,就好像我们在说一些古代和现代经济对比的时候不能够按照这个单纯的金钱的数量来划分。
其实好像很多的经济学家在计算这个富有的程度的时候都是按照购买力来计算的,我觉得这一方面也应该能做一个类似的方法去计算。
就比如说,在那个年代的话可能很多人没有办法上大学也就是说她们在18岁左右的时间就需要进入社会去工作了。
有时候学习和进入社会工作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个过渡性的关系,但是我觉得只是一个量变还是没有发生一个质变。
上学只是在积累着量变的过程,然后再发生质变的时候还是进入到工作阶段的某一时间,只是说这个量变产生的结果会让这个质变之间发生不同的结果。
也就是说现在很多的学生还是没有发生质变,虽然是年龄段已经差不多了,但是还是那句话不能够按照单纯的年龄相同去规定相同的事情。
这就是起扬经常所说的不以环境来看待问题都是耍流氓。
对这个也是要看一定的社会环境的,经常会出现这种理论,在一些父母当中,当然不是说这种理论不正确,只是说这种理论在当时正确,但是现在的话确实是有些过时。
不是理论或者是一种思想吧,就是说希望学生或者是他们的子女在上学的时候能够认真学习,认真学习之后希望他们毕业就能够立马找到一个乘龙快婿或者是好的儿媳妇。
然后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成家立业结婚生子,他们非常的希望这个过程能够快速地进行,希望这一个过程能够像流水线一样到了这边立马到那边就能够加工。
但是人生不是一张图纸,人生又是一张图纸的话刚开始的时候给你一张图纸你生活去活不就完了吗?那为什么还要进行一些教育进行一些挣扎和努力呐?
所以人生不是一张图纸,每个事情它也不是像一个流水线一样水到渠成的,只是说在那个时间的话信息交流匮乏,这种任命还是产生的非常的清楚的。
于是乎就给了一些老辈人一些错觉,就是现在还可以利用那种方法去让自己的儿女完成自己的任务。
当然这个任务就是结婚生子的任务,没有考虑到实际的情况。
这种实际的情况不仅仅是经济的情况,也不仅仅是一种工作的情况,我觉得更多更多的是在于这种思想层面上的接受程度。
我相信很多的人在刚结束完自己的学业的时候,并且开始走向社会的时候,他们的这种思想层面是没有接受到这一信息的。
这一信息的产生程度,是需要人通过在社会工作中慢慢的转变而成,这个慢慢的转变是由社会或者是所在工作的程度而决定的。
最后就产生了一种父辈觉得儿女结婚太晚的现象。
也就产生了这种在一些公园张贴相亲榜的事情,看起来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但看起来的话又是一个不正常的事情,只不过是通过两者的角度不同得到了一个结论而已。
放哪了这个思想上的层面是一个重要的层面,也不能够忽略到其他层面的辅助层面,就比如说经济和工作状况。
以及所处的社会的环境,还是那句话必须以环境结合来做出一些结论。
这个环境的话就是说国家发展的快导致有些年轻人是跟不上脚步的,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时间段没有父母的帮助下他们是没有办法完成了预定的任务的。
而且有的年轻人即使在父母的帮助下也没有办法完成这个任务的时候,年轻人就会觉得这件事情的必要性就会变得越来越低了,在降低自己生活质量的时候却不能够提高别的方面那这种事情就显得比较没有意义了。
我记得在学一些历史书的时候以前的结婚证是可以带来好处的,儿子的话也就添双筷子就可以了,女儿的话也就是如此。
但是你儿子到了12岁的时候他就可以成为一个劳动力了,而且两者之间的结合是可以带来一定效率的提升的,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我说的前者是劳动效率上的提升,后者的话是因为荷尔蒙产生的,但是还可以稍微的比喻一下。
这种小农经济带来的一种劳动力效率上的提升是能够提高一些生活质量的,但是反观现在的话两者结合反而造成了一定的负担,那么这种情况就是很多人不愿意接受的事情。
这种事情一旦没有办法接受的时候,年轻人的心态就会转变,对这种事情的欲望就会越来越低,对这样的事情的规划也就越来越远,甚至说不会规划这件事情。
那么当父母的肯定是要加紧这种事情的催促,不过好像这种层面上都不是特别能够成功。
当然了这种情况不是说全部的情况,没有说并不是说全部的情况都是处于我说的一种状况呢,还有很多的人不是处于这种状况的,比如说一些中产阶级。
不过说实话中国这样的人还是比较少的,不是数量上比较少,而是比例上比较少。
当然这个事情扯这么远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就是我说给竹丽介绍对象的时候竹丽说的那个条件。
没有对文化有什么要求,只对长相和脾气有了一个小硬性的规定,但是也不算是特别的硬性,只是说还算凑合就可以了。
当然竹丽说的话不一定是一个真心话,因为很多人对这个要求他只是做了一些简单的规划。
举个例子说吧,我看过一个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当然很可能这篇文章是编的,不过我能够从中看到许多的端倪。
就是其中也可以了解到这种择偶标准的情况,是这样说的,有一个阿姨想给自己单位的一个小年龄的女同事介绍一个对象,于是乎问了一下这个小女同事什么样的标准。
这个小姑娘回答说:“哎呀没有什么太多的标准,只要对我好就可以了长得必须要看的过去呀。”
这个阿姨和这个小女生的关系也比较好,于是乎就开始给他寻摸一个这个标准的男生。
见了一面之后这个女生说:“阿姨。这个男的也太矮了吧,也不能太矮对不对?”
然后这个阿姨想了想确实也对男人不能太矮,于是乎又找了一个比这个前一个条件更稍高一点的人。
这个女孩见面了之后,然后又对着阿姨说:“哎呀他现在都没有买房子,以后我们两个人总不能租房子住吧。”
这个阿姨听了之后想了想,对啊对啊男人嘛总不能够和老婆自己租房子住吧,至少也有一个小点的房子给一点安全感吧。
于是乎也容忍了这个小姑娘的条件,因为关系还是比较好所以说就继续介绍,又介绍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好一点条件的人。
这个小姑娘继续说:“阿姨,感觉这个男的脾气不是特别好,以后会不会家暴啊,要不就算了吧。”
阿姨有点儿小生气了,因为这些条件是刚开始的时候都是没有说的,为什么在刚开始的时候不说一下这个事情,如果这些条件在刚开始的时候就已经说了的话那不需要费那么大的劲儿了吧。
于是乎又介绍了一下,不过这已经是最后一次了,因为这个阿姨也有点烦了。
最后一次的小姑娘依然是不同意,然后对这个阿姨是这个样子说的:“阿姨,这个小伙子贷款买个房子还需要还很多房贷的,我要结婚过去一起还房贷真的很累的。”
于是乎这个阿姨再也不给这个姑娘介绍对象了,当然这个故事并不是说这个姑娘的要求很高,其实这种情况并不是在女生身上独特发生的。
这种情况在男生的身上也是经常的发生,比如说刚开始的时候只说这个女生只需要长得过去过得还算可以就行了。
但是越来越有后的时候就开始要求更高的条件,比如说工资至少要多少啊,然后就开始要求身材,紧接着就要求女生可以一起还房贷。
我说这个故事的真正的原因,就是在于男人和女人在这种相亲方面的认知,他们提出的条件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变少了。
可能是因为不好意思,有可能是因为在刚开始都没有想出来,反正就是因为种种原因,导致条件开始越来越多。
这种情况的出现绝对不是没有原因的,其实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他们自己谈恋爱的话,就不见得有这些条件。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相处的过程中他们能够忍受一些缺陷,但是在对于一些陌生人不熟悉的人的时候,他们对于这些条件的忍受能力会大大的降低。
于是乎就开始觉得这些条件又必须是成为一些硬性条件,最本质的原因还是这个事情所产生的,而不是人所产生的。
在一刚开始要求这件事情的时候可能没有要求到位,甚至因为客观的因素,导致一些条件就慢慢的浮现出来了,所以这种事情的话我觉得不能够怪任何人。
至少在一些大部分的情况之下不能怪任何人,至于说那些作死的那就不用多说了,他们是不在这些考虑范围之内的。
我讲这个故事的原因就是对于竹丽讲的,倒不是说对她讲的,是因为她这些条件我就想起来了这个故事然后想起来了这个道理而已。
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多参杂的东西,也并没有说批判别人或者是批评别人之类的东西,仅仅是发表一点观点而已。
人总是对于自己选择的东西有种莫名的自信,这种自信来源于认为自己可能不是错误的,其实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体现在了这种相亲的上面。
甚至有时候还被别人给利用了形成了一种诈骗活动,也就是所谓的传销,传销的话还是利用了一些贫穷的人他们这种渴望改变的心理。
当然了并不是说这种心理是错误的,让我们能够明显看到有些人他们在进行这种活动的时候是非常非常努力的,也就是说他们是具有一定的潜质的。
只不过是这种努力或者是这种观点被人利用起来,也就是说看起来是有些悲凉的,我对这种人也是比较憎恨。
令人的一种好的地方去改变别人甚至说去索取别人,那么这种行为显然就是一种不健康或者是不道德甚至是一种违法的行为。
但是利用这种心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通过多次的思想上面的压迫造成了一种他们的另一种思想层面,就是对于自己选择的事物深信不疑,并且自己都为他开脱,找出其中的漏洞所能够弥补的地方。
也就是说当别人质疑这个东西的时候,并且这个东西是一个错误的东西,已经确定了这个东西是不正常的,但是因为他们相信这件事情,所以他们都开始为这样的一个漏洞找弥补的地方,就是坚信自己相信的东西是没有漏洞的。
一些宗教和一些这种活动都是如此,从根本上就让他们开始为自己的行为能够进行更深入的活动。
其实说起来的话起扬我说过类似的事情,这种类似的事情是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并不是一个很远的地方,准确的说是发生在莫翔的身上。
说起来的话好像还没有和我说过这事,准确的说是莫翔不好意思直接和我说,不过估计他不知道起扬也会和我说的。
但是起扬和我说这件事情之后一直在告诫我不要把这件事情告诉莫翔,当然了我也遵循了自己的诺言,也确实没有莫翔说起这事。
因为这件事情就是莫翔曾经被诈骗过,但是当他处于这种情况当中的时候他一直在相信这种情况的存在,那么就很难回头了。
究竟如何让这种情况回头是有一定的方法的,但是看起来的话是比较不容易做到的,否定一件事情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这个事情捧到极致然后让他重重地摔下来。
摔下来之后他自己就能够明白了,因为太疼了,人只有很疼很疼的时候才能够理解这种情况的存在。
但是大部分的疼痛是很多人没有办法接受的,当然了这并不是说是一个唯一的办法,但是这种方法其实相对于来说更简洁更直白。
而且让人对这样的事情记得很清楚,甚至说只要不死的情况下就不会永远再犯。
只不过很多的人都没有办法承受这个结果,而且这个结果确实不是一个特别好的结果,很多人在对待这种情况的时候喜欢用一个缓冲的办法,缓冲的办法的话其实相对于来说不是特别明显,并且持续的时间是非常的长的。
因为当当事人都抗拒这种方法的时候,那么这种方法的实行起来的话困难程度就很高很高。
所以说如何把人捧得高高的然后再把他们摔下来,在这个办法的话使用起来就很简单。
就是把这个人放任不管,因为这件事情肯定是错误的,那么最后的结果也是对大部分人不利的,既然对大部分的人都是不利的,那么相对于来说这个人也肯定基本上得不到什么好处,甚至说会损失很多的东西。
支持去做这件事情或者是放任不管这件事情,那么最后他一定会得到一个巨大的教训,只不过教训有的来说是失去钱财,有的则是家破人亡。
钱财方面的话可能还有点能够接受的感觉,但是家破人亡这件事情上我相信是没有人愿意去接受的,他们更想让人能够在更早的时候解救他们,可是这种情况是很难出现的。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