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九十二章 卓筒井采卤技术(1 / 1)悠悠一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秦睿这一招是准备先摸摸各地藩王的底,看看他们有没有雄心壮志,还是准备混吃等死,将情况摸清了,对症下药。

再次期间秦睿开始大量准备物资,往船上塞,终于在3月头上,完成了所有事情的准备,找狐狸精小白挑了个日子,秦睿低调送3000多人上了四艘轮船,这其中还有100个女扮男装的女人,秦睿捏着鼻子默许了这件事,毕竟这种事也不好摆上台面,秦睿只能写了一份注意事项交给本次试航的总指挥,防止某些疾病在船上传染,影响航行。

在一声长长的鸣笛之后,四艘轮船启航出发了。

狐狸精小白现在很受秦睿待见,因为它挑的日子,晴空万里,风和日丽,秦睿觉得是个好兆头。至于小白怎么挑,很简单,秦睿将自己觉得好的日子一个个写下来,然后放在桌子上让小白选,作为狐狸精的小白,随便一抓,就会选出一个好日子,毕竟它有主角光环。

送走了远行的轮船,秦睿开始启动经济特区的建设了,沿着黄浦江两岸,秦睿大手笔买了五十万亩土地,100万两白银,真TMD便宜,秦睿心里感叹,因为这里现在大部分荒地。

上海这个名字应该在宋的时候就有了,不过,当时叫做“上海浦”。浦就是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区。

当时松江(也叫吴江,后世称为吴淞江,苏州河)由西向东,穿过江南运河,汇入黄浦江后流入黄海,自入海口起,每五里有一浦,分别为烂泥浦、江苎浦、南及浦、下海浦、上海浦。北宋末年,为了管理诸蕃贸易,在此设立舶提举司和榷货场,设立一个镇,名叫上海镇。

元代,上海继续迅速发展,市场贸易日益繁盛,人就多了起来,将华亭县部分管地并给上海镇,成立上海县,共计户,当然都是零零散散的分居在不同地方。

明朝时上海县更为繁华,北方的商人到上海贩运布匹,南方的商人则运糖到上海,把棉花运回南方。到这时期棉花已成为上海的主要经济作物,而织布则是农民的主要副业。

秦睿去年带着一群人视察时,特意到黄浦江边上看了一圈,现在的上海镇聚集的人口,加起来不到2万人。

上海市舶司中也就三五个人,因为现在大多数海商,都在广州市舶司登录,很少到上海市舶司这边来,黄浦江上的船大都是内贸,市舶司无法收税。

秦睿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借鉴义乌小商品城的商业模式,采用商品展销加仓库存储方式,把上海滩打造成一个商业中心。沿着黄浦江边,先期建造3幢展示大厅,每个商铺200平,每层50家,每幢楼3层。在展示大厅后面,建设仓库,每个仓库独立,800-2000平方米,全部混凝土砖瓦结构。

秦睿从上海周边招了5000多名工人,从天津建筑学院抽调精干力量,到上海现场指挥,为了激励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秦睿以天津建筑专科的名义成立了校办企业——天津建筑第一分公司,将工程总包给他们。

天津建筑第一分公司核算工程造价之后,报价给秦氏集团,然后双方签订协议。秦氏集团只派出工程监理,负责检查工程质量,按时打款即可。工程所有物料、工人、设备等等,全部由天津建筑第一分公司自行解决,学习大明道桥集团的模式。

秦睿要求很简单,在保证质量、保证工期的前提下,不能克扣工人工资,向精细化管理要利润,向高效率要利润。

轰轰烈烈的上海开发计划展开,要想富,先修路。十多条横平竖直的宽阔马路开始同时动工,黄浦江边上的码头也被推到,重新开始另建,秦睿需要的是大型停靠码头,而不是停靠小驳船的码头。

安排好这些,秦睿开始投入另外两项更大的事业中去。

一曰石油开采,一曰石油化工。

秦睿手里有很多的猛火油,和化工系的学生在实验室中已经做了很多研究,但是实验室做法和工业做法差距很大,温度控制和改变压力都是技术难题。

秦睿现在需要柴油、汽油、润滑油、煤油,还有沥青,其他的化工产品可以先等等,这些急等用啊。内燃机的研发工作,需要用的柴油,实用化之后更需要柴油、汽油,所以必须抓紧时间啊。橡胶估计3到5年内可以开始出现,汽车工业配套体系就基本完备了,当距离不是问题后,发展机会就多了。

大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里面有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朝廷已经开始逐步引导商人投资了,大明商业银行也在贷款方面,开始倾向五年规划中的一些项目。

时间很紧张啊。

石油,四大工业基础原料,其他三个橡胶、煤炭、钢铁都基本上已经有眉目了,就剩下石油了。

化学系的学生现在扩充到150人了,秦睿挑选了性格比较沉稳的50人,组成石油化工专业,专攻石油相关知识。

石油蒸馏设备和石油钻取设备是两个主攻方向,秦睿联合机械系组成大型攻关团队,秦睿将日本贸易赚到的钱全部投了进去,三百万两,秦睿的想法很简单,就是用钱砸也要在3年之内解决这两个问题。

同时秦睿请了现有猛火油的供应者前来,一起商讨应该如何开发石油。

令秦睿吃惊的是,猛火油的供应商说他们居然可以从千米深的地下打出石油,这是什么概念,在没有现代化机械设备的状况下,能打出千米深,秦睿开始有些不相信,详细问了他们是如何做到的,秦睿才发现古人真的不可小觑。

历代所食盐来源主要有四类:海盐、池盐(湖盐)、井盐、岩盐(矿盐)。而井盐就是通过打井的方式,抽取地下卤水来制盐,卤水开采往往在地下百米乃至千米。四川地区的井盐就是一个源远流长而独特的行业,将近有2000多年历史。

到了北宋时期,大英县卓筒井镇人发明了卓筒井采卤技术。

所谓卓筒井就是一种小口深井,凿井时使用“一字型”圜刃钻头,采用冲击方式舂碎岩石,注入地下水,以竹筒将岩屑和水汲出。卓筒井的井径仅碗口大小,井壁不易崩塌,采卤效率非常高。

大文豪苏轼曾在自己着作中记录到,“自庆历、皇佑以来,蜀始创筒井。用圜刃,凿如碗大,深者数十丈。以巨竹去节,牝牡相衔为井,以隔横入淡水,则咸泉自上。又以竹之差小者出入井中为桶,无底而窍其上,悬熟皮数寸,出入井中,气自呼吸而启闭之,一筒致水数斗。凡筒井皆用机械,利之所在,人无不知。”

卓筒井四大技术,圜刃、泥筒、套管、机械。

圜刃就是钻头,世界历史上最原始钻头,圆形的钻头上其底部横凸“一”字刃,十分锐利,用来破碎打井过程中遇到的岩石。由于这种钻头先进,井匠只要在地面操作即可,远比比汉唐时期人工手持锄、锸、锹等原始工具,在井下艰苦作业强,具有工效高、劳动负荷轻、获利丰厚等优越性。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