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冕跪了下去,他答谢朱祁钰:“于冕父子,微末之臣。能得陛下挂念,不胜惶恐。”
朱祁钰急忙前,扶起了于冕。
好一个君圣臣贤,好一个相处融洽。
不管是作秀也好,还是真情流露也罢。
朱祁钰需要用行动,来表示他对大臣的礼遇。于冕也想借机,来显示皇恩浩荡。
朱祁钰扶起了于冕,大臣中不少人都是面带羡慕之情。朱祁钰在他们心中,越发的有了一个好皇帝的轮廓了。
朱祁钰向着重臣们开口:“说正事,对于鞑靼求和,你们持什么态度?”
吏部尚书王直是百官之首,他早就已经胸有成竹。
“去年土木堡一战,丧师辱国。国家动荡,急需休养生息。臣,同意议和。”
主管礼部的老尚书胡濙,从永乐时期就已经步入高官行列。胡濙历经永乐、仁宗、宣宗、正统、景泰,是硕果仅存的五朝元老。
“仁、宣之治,一改永乐时期的连年征战。百姓得以摆脱高额的赋税,社会生产得以恢复,这才有了盛世的到来。望陛下,体恤百姓之苦。”
胡濙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可以看出他的民本思想。胡濙不希望继续打下去。
接连的两位尚书,都是赞同罢战言和。
朱祁钰又再次看向了于谦、杨洪、石亨。
于谦也说话了:“陕西、山西、辽东、河南、北直隶,都遭受了兵灾。百姓度日都已经勉强,又哪里来余力支援前线。臣,赞同议和。”
北京城下一战,杨洪虽然被后辈石亨抢了风头,不过他依然是军方第一人。
杨洪已经六十多,快到七十了。他刚要弯腰,却被朱祁钰扶住。
杨洪感激朱祁钰的恩情,缓缓开口。
“大同被瓦剌围攻,郭登接手的时候,能战之兵不满一千。宣府到大同一线的外围堡垒,也是尽数被攻破。我军,不宜再战。”
石亨接着杨洪的话说:“前后两场硬仗,将校身死者众多,军士更是死伤惨重。臣也认为,现在不适合继续打下去。”
不管何种理由,重臣们都不同意再继续和蒙古人打下去了。
朱祁钰突然想到,还有一个人没有被点名。这个人,朱祁钰也很是看重。
“罗通,你也说说吧。”
朱祁钰点名罗通的时候,于谦还好,石亨的脸一闪而过的是不快。
罗通慢慢的走了出来,看到群臣都望向自己,他很享受这种众星捧月的感觉。
“其实和蒙古人的战争,主动权并不在我们手里面。我们缺乏战马,多靠和蒙古人互市。以现在的局势,应当加强九边防御。先图谋不败,才能进一步谈胜。”
罗通也不同意再和蒙古人打仗,不过他的理由,和其他大臣的不一样。
其他大臣都是从明朝实力不足来说,罗通却是从明军无法满足进攻条件来说。
对于罗通,于冕又高看了一眼。罗通是真的熟悉军务,是真的有独到的军事眼光。
朱祁钰和大臣们的意见一致。作为皇帝,他不想让人说他的畏敌,他需要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能战方能言和,打铁还需自身硬。朕暂且忍下这口恶气,等到来日再一雪前耻。诸君,共勉!”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6月12日到6月14日)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