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事中覃浩,向朱祁钰了一封奏折。
在奏折里,覃浩说道。罗通是因为懂得军事,而被起用。鉴于罗通的军事才能,不适合让他掌管都察院事务。
覃浩在奏效里说的话,朱祁钰感到认同。
“好钢,要用在刀刃。”
罗通在军事的能力,更强。督察院的职务,确实不太适合罗通。
在御书房里,朱祁钰召见了罗通。
作为通政司右参议的于冕,也被朱祁钰叫到了御书房。
朱祁钰显然是想化解罗通和于谦之间的不快。
但是朱祁钰又怕于谦和罗通见面尴尬,所以才特意叫来了作为于谦儿子的于冕。
朱祁钰也是用心良苦。
朱祁钰作为皇帝,先开了口:“罗通,朕决定罢免你都察院副都御使的职务。”
“陛下是认为微臣不能胜任副都御使的职责,还是因为一些别的原因?”
罗通把“别的”两个字咬得很重,同时还把眼睛瞟向一旁的于冕。
罗通心里怀疑,是于谦、于冕父子在暗中搞事情,想要对他不利。
“是,也不是。你熟悉的是军务,在居庸关表现得非常不错。朕是想让你一心一意的参赞军机,这样才是人尽其才。”
罗通开始在心里打起了小算盘。
都察院副都御使,看起来地位尊崇,不过只负责进谏,没什么实权。
如今大明勋贵武将,大多在年前葬身土木堡。这对于罗通而言,是个机会。
军事颓废之下,更有可能干出成绩。出了成绩,才能实现罗通那一刻满是功利的心。
罗通,一直都渴望功名利禄。他认为大丈夫处于世,当封妻荫子。
罗通又想到,留名千古的明将,可是御史言官要多得多。
“陛下让臣参赞军务,是以国家大事交代于我。臣,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罗通愉快的接受了朱祁钰的旨意。
“如今我大明,督导军的是兵部尚书于谦、武清侯石亨、昌平侯杨洪。以后,你罗通可要和他们多多亲近才是。”
朱祁钰,终于说出了他的心思。
罗通和于谦,往日无怨、近日无仇。想到于谦,罗通就是不服。
于谦在北京城下,击退了瓦剌太师也先。罗通在居庸关,也打退了瓦剌虚得阿剌知院。
同样的功劳,不同的待遇。
于谦被世人称颂,成了再造大明的首功之人。而罗通却没几个人知道。
羡慕变成了嫉妒,嫉妒变成了不满,不满就成了排斥。
“各尽其责而已。”罗通的回答,已经表明了了他的立场。
“蒙古人去年大掠九边,边塞军民为了躲避兵灾,很多人逃离了。边塞无人,导致大军在兵员和物资难以补充。长此以往,边塞难以稳固。”罗通转移了话题。
罗通的看法,是对的。
中原王朝开疆拓土后,历来实行移民实边。而蒙古人去年入寇,对明朝边塞的防卫,造成极大的损失。
“移民实边”,也就是“屯垦戍边”。是一种由官府组织的人口迁移政策。
在边境的战略要地驻扎军队,并且从内地迁移百姓过去。
军队和移民们,在武装保卫下,实行开垦耕种。这样不仅可以为军队提供军粮,还可以提供兵员。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