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替我护法,如果有人路过,及时告诉我!”牧原交代道。
草草地准备了一下,见周围并没有异样,牧原伸出双手,各托出一团魙火,快速地演化出六芒星阵,虽然此前牧原抽空又演练了几次,不过都没有敢太过使力,毕竟一旦全力运行这个阵法,总会把区周边搅得鸡犬不宁的。
今,算是牧原第一次将这个阵法用于实战。
两个正三角形从牧原手中缓缓升起,变大之后将他罩于其中,微微旋转之后就交叉重叠在一起,一个六芒星终于形成了。一旁的龙灵儿看着这神奇的一幕,不仅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已经把把风放哨的事给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牧原深吸一口气,缓缓抬起头,一双黑色的眸子紧紧地盯着不远处的区,他控制着六芒星放大极限,足有十丈的大才收住手。
“我要开始了!”
交待完这一句,六芒星开始启动起来,如同一条条娟娟溪流一般开始缓缓地流淌起来,背后的江风就像是遇到了一堵无形的墙壁一样,它绕过六芒星,迅速地将这堵墙给包围起来,居然开始挤压六芒星,试图将其死死地压制住。隐隐的,六芒星有了变形的趋势,而牧原的额头上也开始冒出了汗水。
“牧原哥哥,还是放弃!”龙灵儿也看出了苗头有些不对,急忙在一边劝道。
牧原没有作答,只是摇了摇头,忽然他想到了一个图案,急忙控制六芒星进行变形,龙灵儿惊讶地发现,牧原居然将中心六边形的六个边进行了弯折和交叉,虽然这个阵法的外部还保持着一个六芒星的形状,但是内部却现成了一个“卍读万”字,而牧原恰好就站在居中的十字交叉点上。
“文王后卦万字图!”龙灵儿惊叫出口,这个图案她没少见,但这由六芒星阵演化出来的图形却是第一次看到。
后卦图也叫后卦,是图文并茂的一个古代术语。后卦讲究流行,周期循环,如水流行,用以表示阴阳的依存与互根,五行的母子相生。后图是从四时的推移,万物的生长收藏中得出的规律。
万字符藏语称作“雍仲”符号,印度人叫ss,日本人曼记n,有卍和卐两种,其来源都非常的古老。在上古时代的许多部落将其作为一种符咒,在古代象雄,印度、波斯、希腊、埃及、特洛伊等国的历史上均有出现,后来被古代的一些宗教所沿用。最初人们把它看成是太阳或火的象征,以后普遍被作为吉祥的标志。
而在近代,虽然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太阳系和银河系就是一个呈逆时针的旋窝,其形状和“卍”非常的相似,也同阴阳鱼十分的相像,不过阴阳鱼是从宋代才是出现的,其历史要远远晚于前者,应该算是对前者和阴阳学更加形象的诠释。
而对于这个“卍”字符号,道教和佛教都有不同的诠释,其中又有着异曲同工的相似之处。
先道家,“卍”字共有九个折点,将19九个数字填充进去,就可以构成大家儿时常玩的九宫图。
由上至下,伏羲先卦填充为:2、1、5,3、9、6和4、、7,横、竖、对角相加都为1。文王后卦填充为4、9、2,3、5、7和、1、6,横、竖、对角相加都为15。
作者话:对于九五之尊一词,有多种法,我个人觉得伏羲先卦以九为中,文王后卦以五为心,五行中土居中,为融合贯通之象,所以,也许九五之尊还有这个解释法。不过这是我瞎想的,读者朋友们不要轻信。
而后者,也是学生最常见的填充法。
殊不知,这就是易经之源的河图洛书,即华夏文化的源头。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而这个圣人就是人类文化始祖伏羲。传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卦,周文王又依据伏羲卦研究成文王卦和六十四卦,但其易理却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再佛教,四条延伸出去的尾翼都有着不同的含义,上面为涅槃寂静,左侧为诸行无常,右侧为诸法无我,下面为有漏皆我,中间为大圆满。
因此,无论是道家还是佛将,皆把四边看作象,中间看为本,所谓求同存异,解万象而求和。
这也是阵法的根本内涵,“究其理,归其法,仿其形,纳其源,导其势”,用中国功夫里的话讲就是借势打势、四两拨千斤。
阵法成形之后,牧原开始以自己为中心,操控着六芒星阵慢慢旋转,以此来化解和导引四周的压力。随着阵法旋转的速度越来越快,牧原顿觉压力大减,江风在疏导之下慢慢地聚集到六芒星之内,使得阵法的威力突飞猛涨。
“去!”牧原手掌一挥,直接将聚集起来的江风涌向五鬼抬棺阵。
在呼啸声中,五鬼抬棺阵周围的气场一下子变得紊乱起来,飞速暴涨之后,那圆形坑中立刻变得尘土飞扬起来,然后就是“轰”的一声巨响传了过来。
“不好!”牧原一见,吓得魂都飞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