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章山河犹在风飘絮(1 / 2)共赏清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就在站起来的瞬间,祖逍便意识到自己失态了,顺手拍了拍羲之的肩,故意笑道:

“逸少真会玩笑,吓煞人也。”

王羲之摇头一笑,他刚才不过是出言相诈,祖逍的反应已经给了他答案。

“无论如何,我都会送你出武昌,但……我希望将来若有可能,可否留叔父一条生路?”

事关重大,即便把话说到这般地步,祖逍也不敢公然承认,只得含糊其辞。

“逸少,你也知道我祖氏处境艰难,要想保住北伐军,就必须取得某种平衡。

令叔父与我祖氏并存,本就是最佳选择。”

听得此言,羲之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旋即又长叹一声。

“此亦为无可奈何之举,朝廷人事非我等可以撼动,此生羲之只愿啸傲山林,纵情书海之间。”

羲之幼年丧父,两位叔父王导和王敦都对他宠爱有加,现在二人立场针锋相对,他却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王敦反意已决,自己身为王氏子弟,即便不跟着他起兵造反,将来也不可能再得到朝廷的重用。

时也命也,空有满腔热血,从此却再无用武之地。

见他神色落寞,祖逍也心下黯然,初见王羲之,只是敬慕他千古“书圣”之名。

交往之后,却慢慢体会到他煎熬矛盾的内心:

“不若逸少与我同往豫州,那边有许多人在北地都有关系,或者可以带你去洛阳一游。”

垂首想了想,到底抵不过心中的渴望,王羲之最终点头应允。

“也好,此生不亲眼目睹这些先贤大作,死难瞑目。”

祖逍与王羲之意气相投,也很想交定这个朋友,闻言不由得笑逐颜开。

“那就这么说定了。”

二人击掌为约,彼此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大郎打算何时动身,我也好仔细筹划一番。”

既然王敦正月十四起兵,自己就不能走得太早,而太迟又难以脱身。

祖逍算了算日子,“若是定在正月初十左右,逸少可有把握?”

“问题应该不大,我已经对叔父说过了,打算过完年就去兖州,他也答应了。”

羲之肯定地回答,也就是说他已经拿到了王敦的手令,只要在出城时想办法瞒天过海,后面的路程都不成问题。

“如此甚好,到时候再随机应变吧。”至于怎么混出城门不被发现,还得和董昭好好商量一下。

大事已定,祖逍心下稍安,忽然又想起明日的宴席,不如趁机问一问羲之,也好早做准备。

“对了,听说明日王氏家宴,须得按才艺排座次,可有此事?”

“确有其事,此乃我琅琊王氏之家规,不论年龄和辈分,才高者奉为上宾,最次者敬陪末座不说,还需得执壶侍酒。”

这么说,还真不怪王九娘气急败坏了,毕竟他也在族学内混了个把月,本着韬光养晦的原则,基本上都是藏愚守拙。

那些王氏子弟本就个个眼高于顶,根本就瞧不起他,平日里要么冷嘲热讽,要么就视若无睹。

估计王九娘早被他们给笑怕了,若明日他落得个执壶倒酒的下场,恐怕心高气傲如她,简直要羞愤欲死了。

当然他的本事王羲之多少知道一些,完全不会担心。

二人又闲聊了一阵,羲之便告辞而去,祖逍照例手不释卷,晚间又与董昭商量了会儿出城事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